发布时间: 2012-10-12 19:46 浏览量: 1337
刘少军:做一家中国没有的酒店

  这是一个用国际化的语言传达中国文化的酒店,我就是要用这样一个中国的管理团队,管理这样世界级的酒店。

  建国以来,中国最早的酒店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招待所时期、涉外宾馆、旅游饭店,如今人们的消费观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也不断升级,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酒店的服务个性化需求催生出了精品酒店这个时代产物。精品酒店一词来源于法语“Boutique Hotel”,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饭店顾客的个性化消费趋势导致了精品酒店的出现。素有中国第一精品酒店之称的皇家驿站在2008年奥运年顺势开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生俱来的皇家风范,创意精致的室内设计,瞬间引来了海内外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目光。

  如今的刘少军面对媒体的采访可谓是驾轻就熟,对他来说创立这样一个民族的精品酒店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北京皇家驿站位于北池子大街上,这里原是清华大学同学会旧址,他坦言:“这是一个用国际化的语言传达中国文化的酒店,我就是要用这样一个中国的管理团队,管理这样世界级的酒店。”

  刘少军,1968年4月出生,1987年进入北京市政府部门工作,2000年加入台资企业担任副总经理,2001年,投资创立了北京大成永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3年创立北京大成有方酒店管理集团,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集团旗下三百千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创了国内首家文化创意酒店品牌——皇家驿站。

  “疯子”刘少军

  32岁的刘少军决定放弃原本看上去稳定公务员工作,离开了北京的政府机关,在当时的主管领导眼里认为这个人一定是疯了。最后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连酒店都不知道如何经营的人竟然敢去尝试经营中国首家精品酒店。当被问道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时,刘少军这样回答:“很多人看到如今皇家驿站的成绩会认为我当初的决定没有错,但是谁又知道我在创业前期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的来看,这只是我自己选择的另一种人生体验,没有什么好后悔的。”眼前的刘少军自信而儒雅,或许他当时的决定并不是年少轻狂的冲动,而是一种对待人生信念的执着。

  所有人认为是对的那就错了

  当年,刘少军可以说酒店行业里的一个新人,他认为一个“外行人”要在一个发展得很成熟的星级酒店行业里面跟对手竞争分明就是以卵击石。2006年开始筹划酒店的规划设计,当时请到国内设计师给出了第一版设计,刘少军拿着设计多方指教,请专业人士给出修改意见。“当时我问了很多行业内的专家,他们给我反馈都是这版设计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当时直接赶到施工现场当场喊停。因为当所有人认为是对的时候那就错了,那说明我们现在做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酒店。”就在这时,李少军意外的遇到了Graft Lab格拉夫特设计公司中国合伙人,来自德国柏林的Gregor Hoheisel,他就是如今北京皇家驿站的主创设计师。随后在中外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宣传、运营管理,刘少军的精品酒店之路每一步都走得与众不同又十分精彩。他说最打动他的也是最让他充满信心的一句话就是:“这里的风景本身就是最完美的设计。”

  首先要确定你吃的是”螃蟹”

  现在越来越多起源于欧洲的精品酒店进入了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去选择精品酒店。因为每一家精品酒店都拥有只属于自己独特的气质。作为中国第一家精品酒店,位于故宫东门与故宫只有一墙之隔,这样的地理优势也符合了皇家驿站的品牌定位,但是如果想在外地扩张是否也会带来一定的商业局限呢?刘少军回答道:“我们对位置确实有很苛刻的要求,但不意味着皇家驿站只能开在紫荆城。”皇家”也是一个顶级的概念,我们不同地区的皇家驿站还会有不同的主题。”未来的皇家驿站不仅仅只出现在北京,刘少军介绍,国内的山西、贵州,美洲、欧洲都正在筹备计划发展皇家驿站,而且在未来五到十年,还将发展50家连锁酒店。“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所看好,将可以保持8%左右甚至更高速度的增长,这样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将皇家驿站精品酒店的品牌推向世界。”在刘少军看来,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空穴来风,要靠基于对行业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判断力,因为“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要确定你吃到的是”螃蟹””。

  如今的皇家驿站已经是很多外国游客的第二个“家”了。55家客房门上分别刻画了55个皇帝的肖像。在每一个房间里还贴心的放着送给客户的皇帝印章和一本由他亲自编写的《皇帝的传说》。皇家驿站酒店被《华尔街日报》列为北京地标建筑之一,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争相报道,但在刘少军眼中,皇家驿站的辉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