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2-21 15:24 浏览量: 1340
陈嘉财:戴斯模式的发展战略

  陈嘉财,现任美国戴斯酒店管理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是戴斯品牌中国市场的奠基人,拥有超过25年的酒店从业管理经验,却还在不断博采众长。

访美国戴斯酒店管理集团(中国)总裁陈嘉财

  作为中国酒店业内的先锋,陈嘉财善于抓住机遇,激发员工对公司的长期的支持和忠实。在他的管理下,戴斯酒店(中国)荣获2007年星光杯“最佳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的成功得力于他长达20年的酒店管理经验,以及在积累经验过程过程中不断博采众长的结果。

  一、中国心 酒店梦

  “黄金打工时期”:他曾经是位“空少”,在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享受“飞天之旅”,但两年后,他选择转行;他曾经是金融界的外币经纪人,享受年轻人崇尚的白领生活,一年后,他最终辞职;1987年,他满怀对酒店的期待到中国拉萨,在“惨”无人“道”的环境里,他决定,扎根酒店业,把中国作为发展的基地。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据我们的情报得知,您曾经有两年的“空少”经历?

  陈嘉财:(笑)对,是在还没正式毕业的时候,因为碰巧看到了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招聘启事,想着在新西兰读书很贵,现在可以自己挣钱了,又可以环游世界,就去报名了,一去就被选上了。

  那段日子是不是过得特别滋润?

  陈嘉财:太滋润了!那两年里不愁吃不愁穿,零花钱都花不完,非常地享受。

  如此舒服的职业,为什么两年后辞职了,选择从事尚在起步阶段的酒店行业?

  陈嘉财:空少虽然舒服,但那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喜欢旅游,喜欢世界各地跑。但是做空少,只能是我到过某个国家某个城市,而不是我在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留下什么东西。而酒店行业不同,它也是相对流动的,不仅能够让我去很多地方,更能让我真正接触到某个国家某个城市的人,还有文化。所以,我喜欢酒店,也选择了酒店。

 [nextpage]

  说到酒店,对于在中国的第一站拉萨Holiday Inn的任职,有什么印象?

  陈嘉财:1987年来中国,首先去了拉萨。去了之后才发现“惨”字怎么写。高原反应,缺氧,一开始什么都干不了。加上水土不服,也没什么可吃的东西,所以那两年可能是我最瘦的时候(笑)。这个就不多说,更可怕的是心灵受到的苦。在人生地不熟的高原,接受酒店各种专业的培训。磕磕碰碰下来,发现做酒店也不是那么容易。但也是因为有了那段经历,后来的我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就觉得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冒险”的创业:10年前,高星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都有所发展,唯独中端酒店市场没人愿意做,陈嘉财当即认定了中端酒店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途,在2004年,他将美国戴斯酒店品牌引入中国,开始长达10的实践之路。

  什么时候开始下定决心要自己做酒店?

  陈嘉财:打工了十几年后,觉得自己的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同时我对酒店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在当时所处的职位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选择了创业。

  早在10年前,您就已经预见到了中端酒店市场的在中国的未来。

  陈嘉财:在把戴斯引入中国的时候,我们就对酒店市场的发展进行过深度的思考和预期,最后选择定位在的“中端和偏高市场”。戴斯所有的品牌都是走中端市场。

  二、交友心 谈业主

  酒店管理方和业主的合作就像是联姻,前期分手,后头离婚,少不了闹出风波。

  据新闻报道,戴斯在年初与上海松江一家四星级酒店结束合作关系,背后的原因大家也是各有猜测。您是如何看待管理方和业主方“婚姻”的?

  陈嘉财:其实很简单,合适就结婚,不合适就离婚。酒店管理方和业主方不是永远拴在一起的,结束合作关系是很正常的。对方酒店自身管理出了问题,我们就有权驳回品牌代理。这方面,我们都是走法律程序的。

  和刚创业时候相比,现在的所接触的酒店业主是否有了很大变化?

  陈嘉财:变化很大。以前,你和酒店业主商量,他们关心的都只有一个点赚钱,对酒店的认识窄,沟通就比较困难。现在的酒店业主很多自己本身就是企业家或者投资人,拥有从商经验和经历,所以他们会提出新想法和新的建议,给你很多东西,理念的火花碰撞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受用。

  依您多年和业主打交道的经验而谈,什么样的沟通模式最好?

  陈嘉财:我认为和业主打交道,沟通模式不是问题,重点是要会换位思考。也就是以我们专业为基础、替业主考虑并以实际情况来做具体考量,市场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品牌可能出现了过于坚持自己利益的现象,比如坚持使用外籍高层管理人员等等。在可操作情况下替业主降低成本,减轻成本压力会取得业主的信任,他们会放心并且积极支持酒店的正常运营,这样才能达成双赢共识。

 [nextpage]

  据说,现在谈业主都需要您亲自出马,他们就认您的脸?

  陈嘉财:(笑)我觉得这是我幸运的地方。很多次我去和业主见面,一碰头,他们先告诉我,“陈总,我在网上查过您,知道您在中国酒店业闯荡这么多年,经验丰富,只这一点我就放心了。”听了这句话,我就觉得是很大的安慰。

  这样每次都亲自出马,会不会觉得很累?

  陈嘉财:很幸运的是,我很enjoy这件事。我喜欢与人交流。所以常常会出现和业主坐下来一谈就成了好朋友的情况。有些业主已经是多年的好朋友,去美国和他们的家人碰到还会一起吃饭,甚至专门去看他们。

  三、长远心 人才留

  他很忙,三天两头出差,曾经的“空少”变成了“空叔”;他也很闲,有时拉着员工一坐就聊了一个小时。在员工眼中,陈嘉财一直是一个温和友善的人。连司机和他说话都是没大没小。他很少发脾气,最严重也不过是说一句“你怎么这里出了问题?”,不用他再继续说下去,听的人就已经心领神会地知道到自己是犯了多严重的错误。

  听说您从来不发脾气?

  陈嘉财:很少。我觉得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让你的员工知道问题改正问题才是重点。

  和员工平时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陈嘉财:就像朋友一样。聊天啊,吃饭啊,都是很平常的状态。

  戴斯的人员流失率高吗?

  陈嘉财:有,但是很稳定。像我们总监级别及以上的高管,这几年来都是不动的;很多都是从前就跟着我到现在,比如以前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徒弟。

  怎么看待酒店一些优秀人才的跳槽?

  陈嘉财:这是很正常的事。优秀的人才需要锻炼,需要不同形式的培养。可能今天你不在戴斯工作了,但是谁又能保证你以后不会再回来呢?我有些员工就是这样,出去闯了几年后,有一天跑来跟我说,让我跟着你干吧,于是又回到戴斯。这些我都是欢迎的,只要他或她是个人才,就应该被重用。

  四、自信心 未来路

  陈嘉财有一个爱好,打壁球,水平达到专业级。但这些年,忙碌的工作使得他几乎没有时间再去打球。每周去一次健身房,算是难得的运动。今年57岁的他,肩负着一个集团员工的温饱,合作业主的期望,还有自己内心尚在燃烧的理想斗志。他说自己还不累,因为它还有很多想法等着去实现。并且他有自信,实现不是那么困难。

 [nextpage]

  可以谈谈戴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吗,比如城市的选择?

  陈嘉财:有需要的城市我们都会去开店。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虽然也有我们的酒店,但我们认为数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再扩大;旅游城市方面,我们也会考虑。毕竟去一个城市,如果客源不明确不集中,我们也很难去做好。

  近几年中端酒店市场发展迅速,有没有对戴斯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陈嘉财:其实我一直想把戴斯这个品牌的发展做到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只要有需要住宿的地方,就会有戴斯。我不认为这是个不能实现的目标,而恰恰,它能够实现。只是在目前,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推动,去投入。

  要做到这个目标,戴斯在哪些方面还行需要加强呢?

  陈嘉财:人家对我们戴斯的品牌很信任,一看到戴斯的品牌就油然而生好感,认为戴斯的品牌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管是舒适度还是服务品质、安全方面,我们在这些方面需要去加强的。我认为是已经做到了,但是还需要再优化,再传播得更广一点。在中端酒店市场,戴斯其实已经做到了,顾客知道,戴斯不是香格里拉,戴斯不是万豪,不是四季,但是戴斯也不会比经济型酒店差,所以要做的就是开更多的店,

  从1987年第一次来中国大陆,到现在25年的酒店职业生涯,一路走来,受到哪些人哪些事影响?有没有想表达感谢的人?

  陈嘉财:因为那个时候中国酒店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对于我而言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么多年我都是在比较好的公司工作,比如香格里拉,holiday Inn,还有香港的凯莱,我从上司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香格里拉,在里面学到的东西最多。在香格里拉工作近8年,我发现他们把中方的文化和西方的管理理念融合得非常成功。因为太洋化的东西不一定能适用国内,而Asian hospitality方面,他们做得很到位。所以我觉得自己很lucky,在香格里拉工作期间,从上司那里学到很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还有作为领导者的品质和风范。

  作为职业经理人,如何更新自己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陈嘉财:靠自己去体验。每次出外考察,比如去美国都是个人名义去的。因为如果你总是等着别人来教你,或者等着公司来替你组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所以你要自己主动去学。

  如果出外考察,重点会关注哪些酒店?酒店的哪些方面?

  陈嘉财:看新的东西,这个新包括新的设计,新的管理,比如节能工程方面,还有服务。20年前的服务不一现在不一定适用了。比如20年前,每一个客人都需要服务员亲自领到房间,现在客人就会觉得你烦,所以时代在变,理念也要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