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6-24 18:03 浏览量: 1338
凌万义:小食品 大力量

  凌万义把小小的纽结糖做成了一门大生意,每一颗“正牌车厘哥夫”的纽结糖里,不仅包裹着凌万义的创新之心,还有他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心。对他来说,智障人士和健康人士一样,享有工作就业的权利。

  纽结糖,也被称作牛轧糖,是一种酥脆甜美的小零食。食物虽小,一个叫凌万义的年轻人却把小小的纽结糖做成了一门大生意。回想上世纪90 年代创业初期的短暂坎坷和2001 年初的商标更名风波,坐在我们对面的凌万义,质朴、沉静,脸上风轻云淡,心底激情澎湃。

  莲花岛上 续写传奇

  别看纽结糖的个头不大,它的来头却很大。上世纪30 年代,许多俄罗斯人在上海开店,制作、销售一种花生糖,被称为纽结糖。10多年后,一个叫车厘哥夫的俄罗斯人把他的技艺带到了香港。50年后,安家澳门的小伙子凌万义对这种来自俄罗斯的糖果进行改良,变成适应东方人口味的美食,并把品牌命名为:“车厘哥夫”,为俄罗斯传奇开始续写新篇章。尽管在开张后,“车厘哥夫”饱受资金运转不灵,市场环境低迷等问题的困扰而不得不忍痛关闭,凌万义却始终未曾放弃过自己对食品制作的热爱。他坚定地说:“我觉得我心中有这样一个方向,并没有在天马行空。我知道,理想和妄想是不一样的。”

  以德报怨 超越自己

  1999 年,受到朋友启发,他再次重拾旧业,“车厘哥夫”得以起死回生。然而只知道埋头用心经营的凌万义,却没有意识到注册商标的重要性,被自己的一位合伙人抢先注册了“老牌车厘哥夫”。出人意料的是,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豁达、善良的凌万义撇开法律纠纷,选择重组饼店,亲自设计注册了品牌“正牌车厘哥夫”。

  对凌万义来说,表面上是 “正牌车厘哥夫”对“老牌车厘哥夫”在正面交锋,实际上是他在与过去的自己作战。针对老业务纽结糖,他通过研发各种新式口味,俘获了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对于店铺选址,他也并不求多或求一步到位。他专门选择在人气旺地开店,保持流动性。“厂房是不能随便搬的,店铺就不一样。哪里人气旺我就去哪里,我只需营造一种铺天盖地都是‘正牌车厘哥夫;的印象就够了”,他笑说。精益求精、认真踏实的凌万义。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对自己深深热爱的纽结糖推陈出新,发展出多达13 种口味。时至今日,“正牌车厘哥夫”已经成为澳门四大着名“手信”之一,广受海内外来澳游客青睐。与此同时,正牌车厘哥夫食品也获得澳门政府的认可,2001 年澳门民政总署的“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指定“正牌车厘哥夫”纽结糖为推广糖果,配以“龙环葡韵”这一特色景点,成为澳门的特色品牌。

  回馈社会 和谐一家

  事实上,每一颗“正牌车厘哥夫”的纽结糖里,不仅包裹着凌万义的创新之心,还有他的社会责任心。对他来说,智障人士和健康人士一样,享有工作就业的权利。比如在“正牌车厘哥夫”的厂房内,他们会被安排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产品包装。为此,“正牌车厘哥夫”也被澳门政府评为“第三届优秀残疾嘉许计划”的优秀雇主。同时,凌万义还非常注重凝聚团队向心力,无论经营状况如何,他都每年定期组织全体员工旅游及聚餐,以及在工作之余组织各种活动餐会。企业创造了员工流失率为零的惊人记录。正如凌万义所说的,要让员工留下来靠的不是高薪,而是集体中每个人的归属感。“我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呢”,他幽默地说。

  天道酬勤。凌万义用自己一路的踏实刻苦,在小小的纽结糖中,迸发出了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