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03日 17:37

他在1999年8月1日进入贵州,每年都会在这一天特别庆祝。我恰恰晚一年,也开启了认识贵州的神奇岁月。我问他:“贵州哪里吸引你了?”这么爱吃又特别讲究细节的香港人说:“食材!”哈!我也正想这么回答。人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偏偏因为如此,土壤干净、滋润且气候宜人地出产香气足的蔬果与药材,而“人无三两银”却是说得妙极,因为贵州产金与铜铁。

我们俩都有相同的毛病,吃到奇妙的食材或小吃,都会一吃再吃,琢磨出细节来才罢休。一起逛小镇走市集的过程,总会讨论个没完,这陌生有趣的食材,该怎么处理才会让人惊喜?互相补充细节的过程,彷彿已在厨房里折腾,画面清晰,香气亦在想象的七嘴八舌里扑鼻而来。

安顺普定的破酥包与肉饼,我们同行试吃便不下十回,且彼此互通有无地到处找同样的点心做评比,争论得不亦乐乎。用手撕开,观察色泽层次,嘴里嚼着,便能猜想出工序的差异。

“遵义虾子镇的辣椒辣,加上花溪辣椒的香,还要调配其他两三样不同品种的辣椒,做出来的辣椒面才好味,再用黔东南的酸汤,不管下什么料,都会好吃啦!”广东人的好味是要有多层次的立体味觉刺激才能圆满。虽然在大陆游荡二十年,港式腔调难改,就连普通话都说不完整,卢永廉经常被人取笑那口无法轮转的乡音,但入乡随俗地吃,却能立即完美接缝,丝毫没有违和之感。对于吃的好奇,绝对是职业本色,或者更应该说是本性如此而造就了他的专业。

卢永廉访贵州赤水晒醋


“卢总是粤菜高手,对黔菜更是情有独钟,说吃的,没有人比得上,这绝对是你要认识的行家。”傅迎春先生如是说。

那天,也许是刚好天色昏暗,其实我也相当疲倦了,在傅迎春先生的坚持下,见到久仰大名的卢永廉。跟我一样是慢熟型的怕生,见人总是沉着臭脸,还以为他对我有意见,不愿意打交道,闷葫芦似的,半天不吭声。哪知道一说起吃,这脸色深沉的人,竟也眉飞色舞得像个小娃娃,满脸发光地说个不停,谁也无法让他停嘴。然后,我们几次交手,最终成为最佳饭友。

略微熟悉后,才知道来自香港的卢总寻求贵州在地合作对象多年,自己虽有五星级酒店管理深厚资历,却每每撞上各种行政挫折而无法实现理想中的“酒店”规模,甚至总是有奇怪的原因面临停工。多年前,他有空让我认识,恰恰是处于受挫停摆中,难怪脸色不好。

认识许多年后,才忽然发现,我们都是13号出生之人,心里总是被自己莫名其妙的洁癖与坚持捆绑,乃至于经常事倍功半。我忽然看懂了这位资深吃货与餐饮管理人,同时,也看见了自己带给别人的瞬间“距离”感:总要混得够熟,才能“相处”,一旦熟透,便成家人。

好不容易,圣丰酒店招牌拿回来重新开张,前前后后仍试营运一整年,才算步入正轨。期间,水管、电缆、空调坏了等等算是小事,甚至大厨、二厨跑了也难不倒他,自己是厨房走出来的人,加上一手培养成行政总厨的弟弟陪伴在旁,以及合作二十年的管理团队始终追随,即便是两方人马抢房抢宴席,都能在谈笑间摆平,皆大欢喜地度过滋润的夜晚。

圣丰试营运期间,各种酒店软硬件与人事压力烦扰,只要走进厨房试菜,一切烦恼便烟消云散。有天,卢总招呼我去厨房:“今天要做我的拿手素咖哩,你尝尝看,我里面放了什么,还需要添加什么才够味?”在我觉得已经打败所有吃过的青咖哩后,他仍调整了五个来回,回回都滋味美妙升级,大概是我品尝食物最奇妙的经验之一。他的口头禅:“还差一味!”补充完后,仍然:“还差一味!”直到这句口头禅不再出现,便完美了。在我的认知里已达饱和的味道,竟然仍能继续添加调味,这实在是神乎其技的饕餮出手啊!

卢永廉的素咖哩

我们是那种走到哪里都要交代“少油少盐,不要味精,不能放鸡精!”的一族,贵州提供的食材与家禽,刚好是不需要重料美化的完美作物,卢总每每形容他从贵州各乡村取得的食材,都忍不住口沫横飞。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好食材就要吃原味,什么都不必加。”利用天然食材自己的独有气味,彼此调味互补,成为一锅香里彼此的作料,这才是最有意思的烹调。

贵州著名的一道家常菜,便是清汤小南瓜与豇豆,在满嘴酸辣过后,白水煮蔬果,完美地让味觉回神,反而清楚地呈现出自有的甜美。你很难描述这样简单的清香,竟也能带给人味觉上的惊喜。

当我以为卢氏兄弟是粤菜高手,很懂得善用贵州食材,对黔菜了如指掌后,才发现他们的母亲是东方文华资深大管家,制作点心,自然是独门又地道。然后又赫然意外从贵阳人口中得知,圣丰曾经盛况空前。找不到圣丰现址的司机,把我带到了老圣丰旧址,因为那年代的圣丰,曾经是大排长龙的港粤点心名牌餐饮,在贵阳家喻户晓。

认识卢永廉与卢永康兄弟多年,从未听说他们吹嘘自己的历史经历,见面开吃说吃,仅此而已。我却在他们的厨房里,一道道地吃出了惊人的履历表。

叉烧用野生蜂蜜,咕咾肉必须冰镇,流沙包必定开口流金沙,辣子鸡用绿花椒提香,豆腐圆子外脆里嫩、星洲炒米粉用火腿与鲜后腿肉丝、咸鱼炒饭必须有虾米与肉末……广东人最擅长的煲汤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蒸煮炒炸更不用细说。我问卢总:“你能做出几道经典菜肴?”他惯常面无表情地答覆我:“要多少种都行,你想要多少种?”即便是早已训练出无数的大厨,甚至有子弟兵自己创业成连锁店大王,卢氏兄弟仍热爱试菜,乐此不疲,对新鲜食材的好奇,永远处于热恋状态。

能让黔菜与粤菜完美地融合,在川菜影响至深的黔菜系里,是件创举,而我有幸见证了这段过程,乃人生一大快事。我相信,这是卢氏兄弟驻扎贵州将近二十年,历尽艰辛的唯一乐趣,而这件好玩的历程,仍将持续下去,或者,才刚启航。

来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