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31日 22:50

商丘,简称商、宋,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的交界处。
商丘是中国重要古都,夏、商、周朝宋国都曾在此处建都。
商丘地势一马平川,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水资源、煤资源都很充沛。
由于商丘处于四省结合处,美食则兼有这四派菜系的特点,口味很丰富,菜品的花样也更多。
比较出名的小吃有永城牛肉水煎包、饣它汤、豆粥、水激馍、垛子羊肉、麦仁驴肉、芒山羊头、酇城糟鱼等等。
带上你的味蕾,跟随好食记,一起尝一尝商丘的美食吧。

当地人说,虞城县最出名的特色美食,要数“麦仁驴肉”。
啥?麦仁驴肉?麦仁混搭驴肉,这是要逆天吗?
一路上,内心早已将麦仁驴肉的做法演绎了千万遍——用麦仁熬成水,卤驴肉;或者,驴肉上撒些麦仁;再或者,驴肉和麦仁同煮,又或者……
当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所有答案都揭晓了。

麦仁,是个村。
村中有户姓“辛”的人家做驴肉,已卖一百多年了,甚是有名气。他家的驴肉,称之“麦仁驴肉”。
到麦仁村的当天,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辛家驴肉的店前也排起了队伍。
有些开车来的,下车后也不打伞,直奔店铺而去,无奈还要排队,雨中的食客只好以手当伞,撑在头顶。
如果食客们焦急等待的心情化成雨丝,定然是场倾盆大雨。
肉铺两旁各有一家做烧饼的,食客们通常会先去买烧饼,再来排队,买好烧饼,递给老板,把驴肉夹进去;也有先买驴肉的,买好后,再去隔壁买烧饼。
两家做烧饼的,都瞧着排队的食客,手中也不闲着,包馅儿,擀皮儿,贴到炉上,炉铛翻几翻,熟了,铲下几个,无须叫卖,自会有人来。
挨着辛家的驴肉铺,烧饼卖得很快。
卖肉的店家叫做辛绍海,是辛家驴肉的第三代传人,辛家的驴肉,已经卖了一百二十多年了。
原先,辛绍海的父辈们都是推着小推车沿街贩卖,后来,渐渐固定了摊位,也卖出了名气,常人若说买驴肉,一定是买辛家的。
辛绍海现在的店面也不大,仅有几平米,对外开着两个小窗口,里面容纳一个小推车,一张长桌,再无多余空间;夫妻二人一个切肉称肉,一个给人夹烧饼或者打包,配合得默契。
小推车是祖上所用之物,扶手上、摊板上都浸透了油渍,看起来油光水滑,车上摆满了驴肉和驴板肠。

辛绍海兄弟六人,都指着这个店铺生活。“我们兄弟都有明确分工,我在家排行第二,两个兄弟在外面负责采购驴,另外三个在家做驴肉,我和我老婆两个人负责卖肉。”
辛家一般在山东和青海采购驴,买回来后,宰杀掉,剥皮洗净,上锅卤。

卤料都是祖传的秘方,不足为外人道,旁人也无意多打听,只要驴肉味美,就已足够。
大块的驴肉,粗糙的纹理看得很分明,颜色有些发褐色。
辛绍海的切肉刀很锋利,刀刃极薄;他抓起一块肉,并不见他如何用力,刀锋便没入肉中去,轻轻一划,肉块随即脱落,上称一约,多退少补;至于是否切片,要听食客的吩咐。

食客若拿来烧饼,老婆则用小刀破开饼,接过切片的驴肉,夹进去;若无,她则直接将肉放入包装袋递给客人。
等到食客散尽时,我们才过去买些吃,顺便和辛绍海多聊几句。
买来了刚出炉的大烧饼,递给妇人,辛绍海切下些许的驴肉,切成小片,放入饼中。
前后只十几秒时间,开了口的烧饼,焦香很浓郁,冷驴肉被热气一激,淡淡的香味才释放出来。
咬一口烧饼夹驴肉,觉察不到烫口,嘴里满满都是烧饼的咸香、芝麻香和肉香。
驴肉看似粗糙,实则细嫩,只因卤得到位。“卤料是由二十多种草本调料组成,比例一直没变过,早上卤,下午才能熟,家里有好几个大缸,循环使用,也不耽误事。我们从早晨七点开始卖,一直到晚上八点才收摊。”
辛家的驴肉不仅本地人喜欢吃,外地人也常常像我们这般慕名而来,买上几斤带回去,给家人尝尝鲜、解解馋。
隔壁两家的烧饼摊,也都打着“辛家驴肉”的招牌。“我们和这两家烧饼摊其实没啥关系,他们这么打招牌,也算是给我们做广告,都是熟人了,我们也不介意这个。”
辛家的驴肉,平常时,一天能卖200多斤,逢到过年过节,一天能卖500多斤,兄弟六人的全部开销都靠着这个小店。
隔壁的烧饼摊,一个摊位,一天大概能卖500到1000只烧饼,这个量,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如果辛家也卖烧饼的话,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辛绍海则说,天下生意那么多,不可能全做完,把自己的生意做好,留点余地给别人,不也挺好嘛。
来源:好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