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24日 17:57

在经济社会变革中,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已在山东蔚然成风。破产于20世纪90年代的淄博瓷厂,2017年以“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名义重生。

山东:多处工业遗产“跨界”美食圈

老窖炉变成了西餐厅,能烤出17米长的披萨招待食客;车间成了创意陶瓷博物馆,讲述中国陶瓷工业发展史。曾就职于淄博瓷厂的任峰牵头对老厂房重新定位,邀请台湾、德国等地设计师驻扎厂区,进行改造创新。
“博物馆+美食”渐成山东工业遗产旧貌换新颜的标配。
具有200余年开采史的潍坊坊子煤矿,如今也建起坊子炭矿博物馆。自2013年起经营坊子煤矿的公司面对环保理念增强、煤炭价格走低等现实状况,顺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大潮,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地下680米继续能源开采,地下175米的矿井则变为旅游路线,通过工业遗存展示中国自清末至今的煤矿开采史。
以“品味不一样的感觉”为标语的“矿井咖啡厅”让游客停下脚步,品味醇香咖啡的同时,也品味这座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地下工厂。
对此类现象,姜波认为,山东是工业大省,煤矿、陶瓷、钢铁等工业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它们虽在社会转型、资源枯竭等形势下宣告破产,但却是山东近现代发展生产和生活的记忆载体。
当前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挽救工业遗产势在必行。
姜波说,目前,英、德等国的部分工业遗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工业资源丰富的山东对工业遗存的保护还不够,面粉厂、铜元局、造纸厂等工业遗存已消失,面对如刚刚停产、载着建国以来三代人记忆的济南钢铁厂等遗存,应尽快挽救,避免工业文化流失。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订购东方美食杂志、发稿、网厨卡、书籍、课程、美食大赛展位、中国吃网广告欢迎拨打热线: 1333108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