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18 09:58 浏览量: 1337
黄静昆:多吃多看多跑

      为了新的菜肴,20天走遍九省十六市,获得多项厨艺界奖项。黄静昆是当之无愧的滇菜大厨,让我们看看精致的云南菜在他的手下如何更上层楼吧。

(资料图:七彩云南大酒楼)

 

  他曾经荣获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金奖;首届北京国际营养与健康美食烹饪大赛金奖;第六界全国药膳养生大赛团体金奖;首届翔达杯迎新春百家餐饮企业精品展金奖;北京市东城区十大名厨;海峡两岸十大名厨;云南省白金总厨。

  为新菜不辞劳苦

  云南一年四季都有新鲜食材,最值得推广的是野生菌、蔬菜和鲜花。松茸很受欢迎,鸡枞、牛肝菌、青头菌性价比较好,虎掌菌、冷菌、羊肚菌、珊瑚菌,则是常年必备品。运用云南的原材料、调料,借助湘菜、粤菜、淮扬菜等各菜系的烹饪手法和技巧,创新出精致云南菜。

  现在七彩云南对新菜式的要求是每月一新,以前曾是每周一新,而黄静昆探索饮食和厨艺的脚步也从未停滞过。问及灵感的源泉,他眼睛一亮,身体微微前倾,感叹道,“就是多吃多看多跑。”记得有一次, 他用二十天跑了九省十六市,下了飞机,拖着行李箱,直奔当地最有名的餐厅,尝完菜,喝杯茶,晚上再杀一家,吃完,拖着行李箱,能飞下个城市就飞,不能飞就去离机场最近的酒店,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接着走。当时是画了地图跑的,他第一站先飞深圳,然后到广州、上海、杭州、无锡、扬州、东三省、济南、郑州、洛阳、湖南,跑了一大圈。每到一个地方,黄静昆都提前找同行打听好,要去吃哪几家。然后,朋友推介的相熟的总厨就会出来跟他见面。

  后厨中的“动物大战”

  在昆明饭店那几年,岗位半年轮换一次,黄静昆就此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后厨,每天所有的新鲜活物都要自己宰杀处理,鱼一来就是几吨,鸡一来就是一车,牛蛙几百公斤,鸽子一千只,竹鼠几百只,甚至还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人狸大战”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巨蟒大战”。黄静昆边摇头边说杀到最后直想吐。菜刀3天就砍坏换一把,那些宽背菜刀砍下去都会“呯呯呯”冒火花,换成现在,一般人都拿不动。石斑鱼的鳃有刺,广东人都是用火钳一绞就出来了,但云南人不知道,他垫了块抹布,就开始干,结果手上的皮和肉全都磨烂了。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

  [nextpage]

  梦想是出书

  等二十五六岁开始懂事以后,黄静昆就想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好好钻研一下。当时老师傅们太保守,怕年轻厨师偷师学艺,有人夜里2点起来就把东西做好,还有一位点心师,打着手电筒,把头伸到柜子里弄配方。“因为那些老师傅,如果不是他徒弟,他绝对不会教你,只有磕头拜师,才会教。” 黄静昆的眼中闪出一丝无奈。

  于是他只能去新华书店买菜谱、买书看,以前的文字,描述都比较模糊,“少量”、“些许”这样的词语只能自己细琢磨。中午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就在厨房里拿食材练习手艺。上夜班也练,做完就自己吃。

  无门无派的黄静昆,没有正式拜师学艺,未曾想就是这不受门派限制的思路,竟也为今后的新派融合奠定了基础。黄静昆说,“有苦有乐的岁月,40个人一间宿舍。晚上好开心。干厨师这一行,年轻时就觉得好玩儿,也不觉得累,从没想过放弃。就算再累,睡一夜,第二天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