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3-27 15:46 浏览量: 1350
张永舵:逆市而上

  无论是“以房地产的方式经营餐饮业”还是全力推进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张永舵以他鲜明的个人特色成就了净雅。在他看来“越是危机的时刻,越是英雄辈出的时候,只有在战斗中才能锻炼队伍。”

访净雅集团董事长张永舵先生

  “店小二”的生意经

  “小钱是挣来的,大钱是修来的。”

  1988年开办只有30平米的净雅饭店时,张永舵只有20岁,但对如何赚钱已经有了朴素而独特的见解。他拒绝父亲开商店的建议,决心做一名“店小二”,因为在他看来,做餐饮的接触面和管理难度都比商店要大很多,“做难的事对自己能力的提高会更快些”,张永舵认为,一个人有了能力、思想、人格,钱自然会找上门来。所谓“小钱是挣来的,大钱是修来的。”至今,他依然记得20年前听到的一句话:近小利不能近大利;近眼前利益不能近长远利益。要做事就立足长远,张永舵自认就是一个“做事”的人。

  最初的几年,张永舵是个名副其实的“包子摊主”,靠着他自己“研发”的牛肉包子净雅饭店门庭若市。张永舵坚持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一次,他发现包子味道不对,原因是用的隔天的牛肉,张永舵当场就把所有的包子都扔了,责问工作人员:“这是欺骗顾客,我张永舵不干这样的事!”

  有了资金,有了经验,生在长在威海的张永舵有了更大的想法:经营鲜活海鲜。彼时威海虽然是海边城市,但却没有一家经营活海鲜的。胆大的张永舵公开承诺:“吃到一个死海鲜,赔偿100元”,率先推出活海鲜宴,使净雅饭店一时声名大震。张永舵身先士卒,亲手挑选收购活海鲜,并严格控制供应链各个环节保证原料的新鲜和干净。至今,净雅海鲜池边都有专人挑选,不允许一个死海鲜进入厨房,就连最小的香螺都要用针一个个检查过。而且在外观等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花蛤每斤不能超过50个,小香珠每个都是两厘米左右,而且每斤300至320头之间。净雅的每一道原料、配料都必须严格称重,不允许随即抓取。

  一次,一位客人慕名来到净雅,吃饭时,餐厅的领班却告知他:“对不起,您刚才点的清蒸偏口鱼,做的时候鱼已经死了,如果同意,我们将为您换一条活的。但这会耽误一些时间;如果您不同意,我们将按死鱼价格收费。”

  张永舵常给员工讲孔子的一句话:“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所谓正心就是要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梳理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企业和做人一样,都应该有准则,有是非标准,有行动目标,并且把这些融化在血液和骨髓里。一旦“正心”了,并成为所有员工共同的目标和追求,那“力量是无穷大的”。

 [nextpage]

  “冒险家”——“大胆”投资“细心”服务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不自信构成了你的敌人。”

  张永舵带领净雅的发展路径不可谓不大胆。从威海到济南,再进军北京,净雅的扩张速度惊人。1999年,张永舵在手上现金不足400万的时候,投资8000万连买地到盖楼在威海建高档酒店。从1998年开始,张永舵就先后把净雅的触角伸到了济南、泰安等城市。在进军济南市场时,张永舵手里也只有几十万,但一出手就投资1000万,在济南英雄山南路黄金地段开张了净雅大酒店,静雅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餐饮企业第一品牌。

  在雄踞齐鲁大地后,张永舵就计划着进军北京。北京申奥成功后,张永舵经过对北京高档餐饮需求和经济消费能力的调查后,做出了判断:净雅要在北京打造“美食头等舱”。

  随后张永舵的一系列举动在北京餐饮市场掀起了巨澜。与他一贯的做事风格一致,进军北京的方式还是“用房地产的方式做餐饮”。张永舵连贷带借,一口气在金宝街、西翠路等京城繁华地段买了三块地。从买地到建设、装修,总共花了8个亿,而当时,张永舵手里的资金也就只有三四千万,加上他在威海、济南等地所有资产,不过一亿。2005年,紧邻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辉煌净雅盛大开业。随后2006年5月、10月,黄寺净雅、金宝街净雅也相继开业。北京净雅定位高档海鲜,以胶东海鲜和家常菜为主,打造一流的就餐服务和环境。“净雅计划营业收入10年做到100亿元。”张永舵在酒店开张时满腔豪情地说。

  在别人看来风险很大的时候,张永舵总有股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当被问及是何种力量激发他时,他说:“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是相信的力量,你不相信自己,这构成最大的拦路虎。”张永舵认为相信自己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我相信我的目标会实现,我会用生命去实现它;第二,我的信心来自于我对实际条件、状况的把握和判断;最后,我相信上天会支持我。”

  当时有不少人建议张永舵在北京可以租赁店铺,快速开业打开市场。但是张永舵坚持拥有自己的物业,在他看来,“自己建可以很快地把净雅的形象风格树立起来”。其次,他也算了一笔账,“只要银行给我融资,我的资金成本,也就是利息,肯定会低于房租的。”再从地产增值的角度考虑,买还是比租更合算。随着北京房地产价格上涨,如今,净雅在北京的三块地价值早已翻了几倍。

  “乐天派”——“我是困难的终结者”

  “我是困难的终结者”,这是净雅张永舵的人生信条

  从去年年底开始,因为国家“励行勤俭节约”的规定,中高端餐饮行业一片寂寥。有人曾经建议张永舵转行,张永舵哈哈大笑,“我正要大干一番呢”。

  2011年,净雅就提出了“多业态组合、多模式发展、多资本运作、多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型。净雅要从过去的高端正餐、自助餐向火锅、快餐、团餐等业态拓展。当面对净雅是否会进行定位转型的问题时,张永舵低头想了想说:“净雅做的是资源的转型,不是客户的转型。”他所说的资源转型指的是将高端正餐的管理体系、品牌影响力、以及企业文化等资源转移到新的业态和品牌当中去。

  查看今年净雅的招聘信息发现,上半年净雅有五六十个高端职位。当其他餐饮企业都在勒紧裤带的时候,净雅却在逆势而上。“如今的行业危机,在我看来没有挑战,全是机遇!”他激昂地列举了眼中的机会:“首先,这是掠夺人才的机遇。”现在净雅最忙乎的部门是人力资源部,他们奔赴全国各地网罗高管人才。“现在全国餐饮人才随我挑随我选”,张永舵“得意”地说。“第二,今年是我们重塑团队,打造凝聚力最好的时候。”张永舵坦诚2008年之后,因为自己全身精力都投身在咨询上,净雅在菜品、服务,以及凝聚力上都有下滑。现在他要回来重振士气。

  “最后,今年是我收购整合净雅多业态管理最好的一年。在投资者、银行都不看好餐饮业的时候,我就大面积收购,成本低啊。”“但是风险也大”,“风险我来扛,我是困难的终结者!”张永舵豪气干云。据了解,张永舵已经收购了一家火锅连锁和一家地铁快餐品牌的收购,这次的收购成本就达8个亿,同时正在与另一家团膳企业沟通,再加上开店需要的资金,总共要12亿。张永舵的出手一如既往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