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4-20 00:00 浏览量: 1337
一季度新疆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稳步增长

  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扩内需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新疆城乡居民消费者信心稳步增强,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消费品市场呈现“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繁荣”的良好局面。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40亿元,同比增长17.0%,与去年同期增幅持平,比2009年加快3.2个百分点。

  一、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城乡市场稳步发展

  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拉动农村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9.72亿元,增长17.2%;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67亿元,增长14.7%,城镇市场增速快于乡村市场2.5个百分点。

  (二)批发零售业占零售额近九成份额

  商家借助元旦、春节等节日,举办打折、赠券、抽奖、送礼等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部分商场和超市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居民购物,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一季度,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74.54亿元,增长1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2%,比重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三)餐饮消费快速增长

  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带动春节期间团拜、旅游度假、家人朋友聚会明显增多。各大酒店纷纷推出招牌菜和特色菜,吸引顾客在外吃“年夜饭”和“年午饭”。出外就餐人数增多,有力刺激了住宿餐饮市场的繁荣兴旺。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86亿元,同比增长18.3%。

  (四)大型流通企业领先发展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管理水平、信息资源的优势,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拓宽销售渠道,以良好的服务理念和营销手段,牢牢把握住市场先机,发挥了明显优势。美美百货、天山百货大楼、世纪金花等一些中高端百货店销售业绩喜人,引领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包括部分经营规模较大的个体经营户)实现零售额112.04亿元,增长19.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长21.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2个百分点。

  (五)商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一是汽车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叠加效应显现,汽车类延续去年以来的强劲走势,实现零售额32.59亿元,增长20.6%,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的29.1%,比去年同期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

  二是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加快。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1.1%。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场升温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家具类零售保持去年以来的稳定增长势头,增长17.5%。家装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带动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大幅度上涨,增长2.0倍。

  三是“家电下乡”政策成效显着。“家电下乡产品补贴即买即兑、最高限价与全国同步,家电补贴的范围和品种扩大”等一系列家电下乡新政策出台,促进了家用电器类零售大幅增长。一季度,新疆区执行家电下乡政策的9类商品实现销售额1.75亿元,其中,热销产品彩电销售2.3万台,洗衣机销售1.9万台。家电下乡产品热销带动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2.8%,其中,2月份增幅高达84.1%。

  四是书报杂志类销售大增。今年全区新华书店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和第四届“天山读书节”活动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书报杂志类销售出现多年未见的好势头,书报杂志类增长46.2%。高出同期41.9个百分点,比2009年加快16.7个百分点。

  五是金银珠宝类零售成为全国亮点。一季度,金银珠宝类零售增长46.7%,其中,2月份增长98.0%。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速一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金银珠类零售额增速高出全国20.4个百分点)。

  六是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刚性增长。在节日消费需求增加和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双重作用下,一季度,食品类零售增长25.3%,其中,粮油类增长35.8%(2月份增长69.4%),水产品类增长50.6%(2月份增长1.5倍),蔬菜类增长31.0%(2月增长62.0%),干鲜果类增长42.6%(2月份增长1.2倍);穿着类增长25.7%(2月份增长83.2%);日用品类增长33.1%。[nextpage]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季度,新疆区消费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一些制约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一)物价上涨对消费品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受节日需求上升和西南省区大旱、新疆区北方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食品类供需矛盾显现,一季度,新疆区食品类价格上涨8.5%,尤其是菜价上涨16.2%,带动限额以上食品类消费快速增长。食品类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生活消费开支,另一方面使居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尤其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影响较大。

  (二)农民进城消费欲望强烈,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比重较低。一季度人口占64.2%的乡村市场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乡村市场流通体系和消费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几点建议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短板。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要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消费环境。

  (一)要加大国民收入的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通过立法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障普通居民的基本收入水平,从而相对保障其基本生活消费能力不因物价上涨受到影响。因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逐步提高,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指导线。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消除城乡居民在消费上的后顾之忧,降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村居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区就能增加内需120亿元。实现城镇化,让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对消费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化新政精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是扩大内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