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6-14 00:00 浏览量: 1346
成都理工大学外多家餐馆未挂齐“三证”

  昨日,成都有市民打进本报热线称,位于二仙桥东三路附近的成都理工大学后校门外,有很多餐馆沿东风渠一带密集分布,其中不少餐馆都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记者立即赶往该区域展开调查。

  现场走访

  个别餐馆说没时间办证

  从成都理工大学后校门过桥,沿东风渠向下游望去,在背靠低矮房屋搭起的临时建筑下,馄饨、米粉、冒菜、灌汤包、饺子、烧烤、冰品等店铺分布其中。这些店铺门外,还有个别摊贩摆摊营业。昨日中午时分,来这里就餐的顾客为数甚众,其中不少是附近的学生。

  记者走进其中一家小吃店。狭窄的店内不过四五张桌椅,一股浓烈的油烟气息从一墙之隔的厨房传来,墙上还印着清晰可见的油污。当被问起是否持有“三证”时,店主连声说“有”。不过,她仅从抽屉中取出两名员工的健康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都有,放在家里的。”这名店主解释,因为店铺夜间无人值守,担心被人取走证件,就索性没有带来。但当被问到是否知道应亮证经营时,店主摇了摇头。

  沿东风渠一线,记者接连走访了15家餐馆。结果并不乐观,这15家中只有两家挂齐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其余大部分餐馆均未亮出营业执照和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仅健康证较为齐全。有的说,证件正在办,还没有领到;有的说,证件是办好了的,因为担心丢失,所以没有带来悬挂;还有人表示,平时生意很忙,没时间去办。更有甚者,个别餐馆的员工甚至并不知晓餐馆经营需要具备哪“三证”,对于餐馆日常卫生要求和个人健康状况均无清晰认识。

  街办回应

  加大力度集中整治规范

  据了解,理工大学后校门桥外的沿河市场,形成已有10余年。二仙桥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科长吴元峻透露,从去年12月起,当地城管部门已针对这一带的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整治。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这一区域的流动商贩得到了较好的整治,环境卫生状况日渐好转。不过,由于租房设店经营的“坐商”出现,牵涉到房东、经营者等多方利益,这一方面的整治工作进展较慢。据称,按照当地及学校的规划,目前违规餐馆集中的区域,日后将被拆除并实现绿化。

  针对上述餐馆证件不全、未亮证经营的情况,吴元峻表示,从6月17日起,二仙桥街办将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配合理工大学校方,加大力度集中整治、规范违规“坐商”。具体而言,管理人员将与上述餐馆进行逐一沟通劝导,对于证件齐备的餐馆,将督促其不得跨门占道经营。对于证件不齐的餐馆,视具体情况督促其尽快办证或转向。同时,有关部门还将对提供营业场地的房东进行劝导宣传。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街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尽快推动成都理工大学渠东公寓生活配套服务区的建设,加快这一区域的改造和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