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11-30 14:36 浏览量: 1337
政府“早餐工程”市场发展前景

  规模化经营早餐市场才能健康发展,而让早餐等大众化餐饮又好又快发展,是扩大就业的迫切需要。

  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拿出了有说服力的数据:近些年,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2006年全国餐饮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成为安置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偏低等弱势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0家专业早餐公司有60%的员工为上述人群。以江苏省、厦门市通过实施早餐工程为例,分别提供了8000个和3000个就业岗位。

  姜增伟副部长说,商务部已经把发展大众化餐饮作为一项长期的硬任务,基本思路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资源,以早餐工程为突破口,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手段,不断提高大众化餐饮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

  餐饮行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早餐的运营更是午餐、晚餐等正餐其所需员工的1到2倍,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早餐企业的发展问题,将能很大程度的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早餐问题再也不是一个吃饭问题,真正的关系到民生。

  早餐经营时薄利,需要政策扶植,但是政府牵头不能包办一切,政策支持只是发展大众化餐饮的保障。

       各地早餐工程经营现状

  2002年9月28日,北京市政府牵头启动“早餐工程”,当时先后有160多家企业参加北京早餐工程的招标。最终,首钢饮食、金三元阳光、成龙华天、千喜鹤司、马兰拉面5家企业中标。

  但时过不久,几家企业在当时的年亏损额都在百万元以上。在同一年,马兰拉面就退出这个市场,而北京成龙华天早餐公司至今还在亏损。“进入早餐的两年时间之内,我们通过整体分析发现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金三元副总经理姜波也称,至去年他们大概有300万—400万元左右的亏损。

  马先生住在马甸,楼下没有餐馆。有一回来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乡,他带他们到三环路对面好不容易找到4家餐馆,但他们都说不做早餐。“他们可是我的长辈呀,最后我只好打车到双榆树找到标着24小时营业的店,才好不容易解决了早餐问题。”

  马先生的这种现象在北京那只城市餐饮业中很普遍。解决早餐问题,第一类是在家自己做,但单身汉、上班族有许多不方便;

  第二类是单位食堂或老式社区的公共食堂,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沾不上边;

  第三类,街边摊档,但它们在城市改造中疲于应付规范和迁徙,正逐渐“自然减员”;

  第四类是部门小型超市,可以早间提供加热速食;

  第五类是部分餐馆酒楼;

  第六类是专做早餐的餐馆,这一类多以家庭经营、自家店铺为主,但这类企业越来越萎缩;

  第七类是品牌店,如永和豆浆、肯德基,这类企业往往开发有规范化的产品,24小时或早间开始营业。专家认为,在这几种类型中,只有最后一类经营早餐品牌及综合效益积累不断增长,收入稳定,最适合早餐业的发展。

  记者通过阅读许多的案例得到验证:山东济南的金德利、上海的丰裕餐饮、江苏常州的菜根香、青岛的新尚餐饮等一些有实力、品牌运营较好的餐饮企业积极发展便民利民的早餐等大众化餐饮连锁服务网点,成为商务部推荐的示范品牌。

  早餐经营时薄利,需要政策扶植,但是政府牵头不能包办一切,政策支持只是发展大众化餐饮的保障。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说,因为大众化餐饮尤其是早餐工程,是微利性、保障性业态,在建设初期,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十分必要。

  重庆市根据建设美食之都要求,从基地建设、税收支持、品牌发展、收费规范、用工培训等5个方面制定了16条支持政策。济南市结合商业网点规划,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快餐店,制定了《济南市早餐工程发展规划》,把早餐工程与社区商业建设紧密结合、统筹布局。

  姜增伟副部长还透露,在财政支持方面,长春、济南、厦门对“绿色早餐”工程企业实行资金补助,减免工商、卫生和装修占道等费用;青岛市除给予“绿色早餐”龙头企业资金扶持、税收贷款优惠外,还实行企业总部集中验收、统一审批等简化手续。另据报道,上海早餐工程享受一次性开办费补贴,减免税费,3年内可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厦门的优惠政策则包括免收早餐配送车辆过桥费和餐车占道费,每发展一部早餐车,财政补贴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