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12-24 12:57 浏览量: 1336
四川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探讨

       今年以来,物价呈现持续上涨趋势,给餐饮业带来了不少成本压力。按照商业规律,企业一每年一般要完成20%的利润增长率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那么在成本剧增的当前,四川餐饮企业如何持续发展呢?

  物价上涨,四川餐饮业需做好开源节流

  何面对现在的经济形势,四川餐饮企业要想做到持续发展还应该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所谓“开源”就是加快规模扩张,而“节流”就是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下功夫。其实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服务、卫生、管理、菜品”这四点是永恒不变的,只有在这四方面做好了,企业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困难。

  餐饮业和其他行业不同,看起来毛利非常高,可以达到60%,但这是菜品的毛利,餐饮企业还要付出房租、工资、营销以及其他开支,这样算下来毛利就非常低了,就四川的餐饮企业来说,一些好的企业可以达到20%?30%的毛利,而大多数企业只能有15%左右的毛利,因此餐饮业本质上还是一个风险率比较高的微利行业。

  其实物价上涨对于一些小的餐饮企业的压力不是非常大,毕竟它们的投入比较小,而真正受影响的是大中型餐饮企业,如果它们在投入后没有很快得到回报,加上各种开支不断增长,那么每个月必然大幅亏损,这样就成了一个“无底洞”。另外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装修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餐饮界有一句俗话“赚的钱都贴在墙上”,装修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也会对餐饮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连锁是四川餐饮业发展一种有效模式

  四川当地的餐饮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此许多餐饮企业希望通过连锁迅速做大,皇城老妈、谭鱼头、三只耳等企业连锁门店的数量都非常可观,那么四川餐饮业在发展连锁餐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在几种常见的连锁模式上又有哪些方式可能更适合四川餐饮企业?

  据多年来的经验证明,连锁是餐饮业发展的一种很有效的模式,单店经营已经很难满足餐饮企业的盈利。无论从国家商务部、四川省政府都把连锁作为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方向性定位。前几年的全国“餐饮百强”中大概有70%做连锁,现在已经几乎全部在做。

  目前在四川餐饮企业中,常见的连锁方式有四种:直营连锁、合作连锁、特许连锁和委托管理连锁,其中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使用的最多。这几种连锁方式各自有它们的优缺点:

  直营连锁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管理,直营店均由公司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总部对各店铺实施人、财、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经营。但反过来正因为所有的投资都由企业完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金瓶颈。[nextpage]

  特许连锁和直营连锁相反,这种模式最适合迅速扩张,达到规模效应。但这种方式同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加盟方的管理不能满足品牌企业的要求,造成特许店亏损关门,这对原品牌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合作连锁这种方式在四川餐饮企业中现在使用的越来越多,这种合作是多方面的,有股份合作、人才合作、管理合作,乃至社会资源的合作。不过合作连锁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经营的好,那连锁店的发展将会非常顺畅,如果经营不善,持续亏损也屡见不鲜委托管理连锁目前主要是由管理公司来做,输出管理,同时输出人才,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连锁模式,目前在酒店业中使用的比较常见,在四川餐饮企业中还不多见。

  根据四川餐饮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火锅企业适合做特许连锁,因为火锅在原材料和物流配送方面都较为统一,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像谭鱼头、三只耳近年的快速发展和特许加盟密不可分。而中餐由于菜品的复杂性和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采用直营连锁和合作连锁比较多,巴国布衣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其实现在四川餐饮企业大多采取“混合模式”,也就是在一个区域中先开直营店,再开特许店,一方面直营店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管理其他连锁门店。

  餐饮本土化是个永恒的话题

  通常来说,一家四川餐馆的菜谱最少也有100道菜左右,多的有200道到300道,在这些菜中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原汁原味的川菜,一部分是经过改良和调整,更适合当地口味的菜品,还有一部分则完全是依据当地消费者需要而自创的菜品。比如巴国布衣就明文规定各连锁店要有1/3的菜品和总店完全一致,剩下的可以适当调整。

  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之一,所谓正宗的川菜在原材料和调味品选择和烹饪手法上都要原汁原味,比如豆瓣酱,只有使用郫县豆瓣酱,这样做出的豆瓣鱼、麻婆豆腐才正宗。

  餐饮企业的本地化是永恒的话题,肯德基最近推出的“口水鸡味烤腿堡”就是一个本地化推广的例子,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国外餐饮巨头都对本地化不遗余力,那么川菜更应该责无旁贷。川菜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菜系,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格。这种多元化在这几年表现的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借鉴粤菜的原材料,发明了“海鲜川做”,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几乎每个有一定规模的四川餐饮企业都有专门研发新菜品的部门,吸收其他菜系的长处,研制出一大批广受欢迎的“新派川菜”。正是因为川菜的包容性,这才造就了四川餐饮企业在全国的成功。专业的培训机构是四川餐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才问题一直是餐饮业发展的瓶颈,现代餐饮业已经发展成为“前台服务业、后台制造业”的格局,如今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个瓶颈更加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四川餐饮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一些大中型的四川餐饮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有这样实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而且也面临着师资不足的现实情况。

  长期看来,专业的培训机构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专业性的培训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历教育,专门培养中高层的餐饮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技能培训,培养厨师、专业服务员这样的人才,目前这一部分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在实践中“校企结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四川银杏酒楼出资,与政府合办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专业从事培养服务型企业和组织经营管理人才,是教育部按照“优先支持办学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普通高校试办独立学院”,这对餐饮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nextpage]

  四川餐饮企业这种多领域发展就像《围城》中说的一样:“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餐饮业内的人想要继续做大做强,很自然会将业务扩展到其他领域;餐饮业外的人看到这个行业很火爆,看起来很赚钱,因此想进军餐饮业,正是这两方面的牵手造成了四川一些大型餐饮企业走上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做餐饮业还是要认识到自己行业的规律,同时还是发展餐饮业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好,这样有助于自身业务的更好发展。多领域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意愿,不管横向发展还是纵向发展,一定要量力而行。

  利用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对餐饮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近年来,许多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私募基金表达了对四川餐饮企业的兴趣,证明资本市场还是非常看好四川餐饮业的。但四川餐饮企业目前和资本市场对接程度还很不够,但四川餐饮业市场进入门槛较低,而且现金流充沛。如果经营者的扩张欲望不强,那么他们希望得到大笔风险投资的需求也很有限,他们在资本方面的运作也仅限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和股份合作等方面。目前四川比较知名的餐饮企业都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企业沉淀性还不够,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还有不少要完善的地方,不过相信肯定有四川餐饮企业获得大规模风险投资或者成为上市公司,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