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02-18 16:29 浏览量: 1338
中国餐饮企业的“后危机”选择

  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企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西涨,靠东西活着的劳动力价格自然也会涨。工资成本上升是刚性的,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社保成本也在上升,归根结底还是要企业出钱保。物价下来恐怕也很难,尤其是资源类商品,还有地里长出来的间接资源类商品,将呈长期上涨趋势。人口政策带来劳动力老龄化,能干活的越来越少,人工成本自然会越来越高。

  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机遇将是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十二五”要调结构,着力在内需增长上下功夫。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空间,人均GDP不过才是美国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在发展中国家里的排名还在中下,经济发展会有很强的冲动。龙永图最近讲,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13亿人要吃要喝要穿要用要消费,“80后”已渐成消费主力军,“90后”尾随而来,消费结构取向的变化将会让中国进入历史上又一个消费高峰期。大需求必然造就大市场,大市场才能造就大企业。2010年全国汽车销量达1800万辆,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一。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6万亿,连续5年均增25%,预计到2015年可达15万亿。2010年全国餐饮业收入1.8万亿,同比增长17%,预计到2015年可达4万亿。

  其实,挑战和机遇都是相对的。从总体上看,从生产要素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走向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产品与技术的差异化竞争,会成为“后危机”时期中国企业的基本战略走向,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是实现这一战略转型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