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07-23 16:20 浏览量: 1338
闽南餐饮北上布局京沪  异地股权合作设分店

  闽南中式餐饮企业在突破了标准化的瓶颈后,已经踏上出省拓展市场的道路,把店开到北京、上海、内蒙古、西安等地,走上品牌连锁发展之路。

  对于中式餐饮企业来讲,要达到迅速做大、做强的目的,连锁是必然的选择之一。而快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复制的快速服务,以及同样可复制的快速扩张,因此在中餐工业化及发展连锁的道路上,闯过标准化这一关是必由之路。因为标准化才可保证产品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异地股权合作设分公司

  刚开完经销商大会的厦门沃头中餐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才建意气风发。在品尝了早先几年省外扩张失利之痛后,以点带面,他重启全国版图扩张计划,今年5月,北京、呼和浩特形象总店开张,随后上海、西安形象总店揭开面纱。

  他告诉记者,新开店每天客流量已达1000多人次。更让蒋才建期待的是,各区域的加盟店也进行得顺风顺水。据了解,在上海,已有7家加盟店签好合约,店面正处于最后的装修阶段;西安,已有3家签订合约,2家已选好店址进入装修阶段;北京,第一家加盟店也正在加紧装修准备开业;而呼和浩特店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周边的锡林郭勒盟。“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西安是西北重镇,呼和浩特辐射北方市场,希望借助这些大城市向周边市场扩张,两年内争取再开1500家加盟店。”蒋才建表示。

  在这股中餐企业省外扩张的浪潮中,中餐制造企业也借鉴了鞋服产业发展经验,在企业营运模式上有所创新。据介绍,沃头蚝干粥就借鉴鞋服企业,推行“区域总代理”模式,通过与当地商人合资设立分公司,加速扩张步伐。“总公司出资金、技术、后勤保障,当地商人出一部分资金并出任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当地的经营和招商。这样的话更容易发挥当地商人熟悉当地民情的优势,在店面选址和事务处理上更能灵活变通。”蒋才建这样解释。

  “今年我们将在全省市场内寻找几个点,并就‘居住人群’、‘消费能力’、‘投资回报率’等指标做出市场分析,进行加盟探索。”泉州伍氏企业美食有限公司董事长伍维民介绍说。在加盟方式上,好而由有所创新,除了传统方式外,他们将推出与加盟商“合资开店”的方式,前提是经营权必须掌握在总公司这边。“一些投资者认可我们的经营理念,看好市场前景,但是资金稍嫌欠缺,这时候他可以盘活其固定资产与我们进行合作。原本开一家店的资本,现在就能够支撑开两家店。”

  在蚝干粥、好而由“攻城掠寨”的同时,泉州一些传统小吃也在借现代营销手法,寻求新的发展。泉州蓝氏雄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蓝氏钟楼肉粽”就对自身机构、终端店面等进行VI(视觉识别系统)、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同时启动品牌加盟连锁经营。除此之外,该企业还筹划将产品摆上各大商场、超市的柜台。

  多条件支撑扩张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近年来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南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化正在逐渐消失,加上企业针对区域市场创新产品,闽南中餐企业打破区域市场限制,北上的条件逐渐成熟。“现在我们的粥品都是用砂锅熬制,这样做出的粥品,既能保证它的鲜美,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另外针对地区差异,我们也聘请营养专家开发出相应的配方。比如,沿海城市空气中含有的盐分较多,我们就会开发出一些较为清淡的粥品。针对华北、华东市场也是如此做法。”蒋才建如是说。

  除此之外,之前横亘在企业面前的物流瓶颈也随着“中央厨房”的出现而消失。蒋才建介绍,为了推行标准化,快速复制经营模式,每个分公司都将建有2000平方米的加工配送基地(也称“中央厨房”),粥品在基地完成大部分加工环节,剩下的才在门店完成。“每个‘中央厨房’的配送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配送半径也是有限的。举个例子,厦门的‘中央厨房’如果还要承担配送产品到北京,产能就可能稍嫌不足。就算产能能满足需求,也会因此极大地增加物流成本,不划算。”蒋才建如此解释。

  不过,大部分工序在“中央厨房”消化完成也给了终端门店运营带来不少好处。终端门店借此可以减少厨房占用的面积,无形中可以增加用于招揽消费者的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商业环境下,更提高了终端门店的效益,减低人力成本,也避免油烟扰民情形的出现。另外,由于所有的食材都通过统一采购,因此采购对象也往往是信誉卓著的大企业,能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再有,大量采购还能将价格锁定,市场上频繁的价格波动也就不大会影响餐饮企业的成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