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1-26 12:54 浏览量: 1338
餐饮业:直营连锁与特许加盟纠结的“品牌张力”

  企业品牌资产产生“溢价”之后,企业扩张的两种选择就会出现:直营连锁,还是特许加盟?

  现象一:坚定者

  做最坚定的直营者

  代表公司

  好利来、乡村基、味千拉面、呷哺呷哺、海底捞

  要点提炼

  生产型企业、尤其食品加工类的生产型企业,在经营初期需要通过直营方式控制品质。只有在建立了标准化的体系以后才可考虑加盟。当然,加盟能否顺利开展还有赖于整个商业大环境的成熟。

  “好利来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来咨询加盟的事情,假如好利来放开加盟,可能只用一年,门店就会超过一万家。但是我们不会轻易开放。”北京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品牌管理总监丁西泽对记者说。

  作为国内蛋糕烘焙市场首屈一指的老大,成立于1994年的好利来如今在60多个城市拥有上千家门店,销售额远超竞争对手。

  这1000多家店面无一例外都是直营店。对此,丁西泽的解释是:“好利来是生产型企业,产品没有外包装,直接呈现给消费者,所以对于原料以及产品品控的把握非常重要。”

  在他看来,正是基于自身企业和经营产品的特性,唯有直营才能让好利来保护好自己的“羽毛”,即品牌形象。

  好利来目前仅开设了有限的内部加盟。所谓的内部加盟店,是指好利来为了奖励公司的创业元老或者优秀员工,而特许其投资或接手的店面。这些加盟者大多此前是好利来店的经理或者一定级别的员工。用丁西泽的话说。“他们在好利来多年,了解公司的品质标准和企业文化,和公司有情感上的纽带。”

  他透露,这样的内部加盟店如今占到好利来门店总数的20%~30%。

  内部加盟店需要严格遵循好利来的统一原料配送和产品采购流程。不仅如此,和所有的直营门店一样,它们也被纳入了严格监管之中。

  自2003年起,好利来就开始打造并推行一整套的品控体系和监管系统,其措施包括:发放门店统一作业手册,规定每个门店都必须遵循一致的作业流程。

  好利来研究发现,80%~90%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在原料采购环节出现的问题。因此,在鸡蛋、水果、奶油等各类原材料采购中,好利来每年都会更新供应商的名单,评估其提供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服务质量,对于大型供应商还会邀请第三方的评估机构进行特别评审。

  第三方公司保证每个月每家门店至少有一次神秘顾客访问,神秘顾客的观察将会涉及产品、服务、品质等多个方面;此外,每年好利来还会有两次品控审核,对抽查到的50%门店做全系统的审查,比如内在采购、人员管理系统的支持维护,是否会发生原材料到期不丢弃,顾客投诉不认真解决问题等。

  这样一套有效的品控系统,既可以保证好利来目前门店的顺利运营,也为将来可能开放的加盟做好准备,丁西泽透露,好利来未来将考虑有限度放开加盟体系。

  好利来对于加盟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基于对商业氛围的顾虑。“中国商业环境和国外不一样,企业大多缺乏诚信、契约精神,加盟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害整个企业品牌形象和发展。”

[nextpage]

  在丁西泽看来,品牌所有人和品牌加盟者之前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前者注重的是品牌维护和品牌整体发展,而后者则更重视短期盈利。这意味着后者很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有损品牌的事情。

  和好利来一样采取直营发展策略的还有国内的许多品牌火锅企业。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主任汤庆顺透露,为维持品牌形象,品牌火锅企业近年来开始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的数量,完成由速度到质量的转变。比如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知名火锅企业都专注直营连锁店的发展,严格限制加盟店的扩张。目前,呷哺呷哺和海底捞的门店全部为直营店。

  2010年9月,经营近14年的乡村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村基)成功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当日募集资金7000万美元,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内餐饮行业上市公司之一。“我们的店都是直营的,自从开店以来,都是靠自己的资金滚动发展的。”乡村基总经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年底,店面总数就已经超过130家。

  乡村基做的是快餐,上市之初套餐价格在14元左右,在国内,这应该属于低档的价位了,和经营高档餐厅的如俏江南之类有着天壤之别。“一般来说,快餐行业标准化程度高,个人的因素对企业影响小,比起高档餐饮企业更适合建立加盟连锁模式。但是乡村基却从1996年开始一直坚持直营模式。”一位餐饮行业人士说。

  2007年3月上市的味千拉面,年销售收入近27亿港元,在国内餐饮行业属于大型企业。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薛女士介绍,目前味千拉面有近600家店,绝大部分位于内地,每一家都是公司直营。

  “管理层也曾经讨论过是否搞加盟,但考虑到加盟很难保证品牌、品质的统一,最终还是没有搞。”薛女士说。

  现象二:赎回者

  财务报表合并“魔术”

  代表公司

  小肥羊、百丽

  要点提炼

  “百丽用的是股权收购,用未来上市后的溢价换取加盟商51%的股份,从而取得控股地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前百丽并不参与加盟商分红,这样就保证了加盟商的利益,同时又以很低的代价将1500家加盟商的财务数据合并到百丽的账上,从而给资本市场一个漂亮的成绩单。

  品牌企业因为当时市场发展的需要,开了不少加盟店。但是,一旦品牌企业壮大,要走向上市之路的时候,就会急切地想把这些加盟店转为直营店。“加盟店如果要想转成直营店,方法不外乎几种:强行收购、诱惑加盟商谈判合股、按照合同条款"找茬"离婚。”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维华说,“小肥羊的案例其实就是这样。小肥羊缩减加盟商进行"消藩"行动时,业务正如日中天,在全国拥有700多家加盟店,一番快刀斩乱麻之后,竟然缩减了一半,不施展一些手腕显然难以做到。”

  “当年小肥羊之所以能在全国做到那样大的声势,众多加盟商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有了品牌影响力以后,小肥羊为了"资本"利益最大化,考虑的则是取消加盟店。”李维华说。

  一个先决条件必不可少,那就是资金的介入。“风险投资就是帮盟主干这个事的,就是为了收购加盟店。比如一家公司上市市值能值20亿元,让风险投资公司投入两三亿元,肯定愿意,因为投入的股份增值更多。”凯尔文德(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说。

  至于诱惑加盟商谈判合股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百丽。2007年5月,百丽在香港成功上市,筹集资金86.6亿港元,市值500亿港元,震惊了所有零售企业。

  “2005年,百丽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收购了1500家加盟店,直营店的数量大大增加,这样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百丽体现在财务上的营业额和利润一片飘红,最终导致筹资达到86.6亿港元!”刘毅说,“2004年,百丽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还分别只有8.7亿元和7500万元,但是,通过一系列的直营化收购,到2006年上市之前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62亿元和9.7亿元,利润增长了13倍。财务指标这么诱人,百丽上市成功不难理解。”

  “百丽用的是股权收购,用未来上市后的溢价换取加盟商51%的股份,从而取得控股地位。上市前百丽并不参与加盟商分红,这样就保证了加盟商的利益,同时又以很低的代价将1500家加盟商的财务数据合并到百丽的账上,从而给资本市场一个漂亮的成绩单。”刘毅说,事实上,百丽上市后,那些加盟商也享受到了上市带来的巨大收益,造就了为数不少的千万富翁。

[nextpage]

  现象三:纠结者

  加盟者的两难之选

  代表公司

  俏江南、小肥羊、稻香村

  要点提炼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加盟费难收、投资意愿减弱,加盟商维护难度增加”已经成为眼下特许经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特许经营绝对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俏江南和小肥羊被迫叫停加盟店的案例就充分说明:只有企业自身管理得到有效改善,才可能在加盟业务上少一些坎坷。

  曾经火爆无比的高端中式餐饮店俏江南正迎来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