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11-24 10:43 浏览量: 1340
罗国森:香港餐饮股的酸甜苦辣

  大家乐于1992年进军内地市场,但花了至少6年时间摸索,交了一大笔学费之后才可以站稳阵脚,原来,要在舌尖上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滋味」并不好受。

  当年大家乐的失败原因是当时内地消费水平尚未成熟,投资和营运成本比香港高,但收入却比香港低;所以,这一头开荒牛实在不易做。

  但时移世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内地主要城市的居民消费力已经大幅提高,再加上人口不断迁徙,令到过去不同地区之间口味差异造成的障碍得到纾缓。所以,今时才打开内地市场的翠华,似乎可以享有后发先至的优势。

  不过,大家乐始终是港资餐饮企业的龙头,目前在内地不同省市已开了120家分店,在内地业务也开始赚钱;而翠华则于2009年起才进军内地市场,目前在内地只有4间分店,占翠华总营业额的一成半左右。我比较两家公司的内地经营策略,发觉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会夸口说,要在多少年间在内也开过百间以上的分店等等。

  虽然翠华上市集资,主要是想扩展内地业务,但她们的发展计划不算浮夸,只计划在2013年度(截至3月底止年度,下同)开5间店,2014年度开8间,以及在2015年度开11间。

  多元品牌经营

  而大家乐则夹着20年发展内地市场的经验,2013年度起会争取每年新开30间分店,她们会采取多品牌的策略,以适应内地幅员广大,顾客口味参差的现况。

  事实上,在华东市场,以快餐形式的营运似乎并不受落,因此,大家乐也考虑采取全服务的经营模式,即非常接近茶餐厅的形式。

  “今天,我们将迎接一项新挑战:在营商环境复杂的中国市场开拓商机。要在这片机遇无限的热土上开天辟地,我们须不断提高营运效率,在稳固的业务基础上继续扩充,采用灵活的策略稳步迈向目标。为更好的掌握内地顾客的饮食习惯及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脉博,我们将以多元品牌,在中国市场大力扩展覆盖方面及提升知名度。为此,我们将在未来一年大量投资于人力资源,建立知识和技能兼备的管理团队,以应付未来各式各样的新挑战。”这是大家乐行政总裁罗开光在2012年度的公司年报中的一段展望的说话,正好点出餐饮业进军内地市场的窍门。

  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

  我知道,大家乐一向很重视员工的培训,无论职位多高,如果是新入职,没有前线经验,最初几个月都会被派往各分店的楼面“跟头跟尾”。管理层的信念是,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具备实战经验才可以把业务做得妥当。

  为了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以及传承业务,大家乐还推行行政人员潜力发展计划,以发掘和招揽具潜质的人才,又计划实施每周五天工作,鼓励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要取得均衡发展。

  正如我在上文中指出,餐饮股其实是高风险板块,因为管理上稍稍出错,整家公司就可能毁于一旦。因此,要买餐饮股,最优先考虑就是公司的管理质素。我认为,必须是有决心和有远见的餐饮企业,才能在「不是味儿」的内地餐饮市场中分到一杯羹。翠华胜在有创意,但论到能够持续发展,大家乐才能给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