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7-11 09:27 浏览量: 1338
“大众化”重聚中高端餐饮人气

高端餐饮大众化

  我国餐饮业,尤其是中高端餐饮自2012年年末就滑入利润历史低谷,并一直在低位徘徊。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回归本质、回归市场、回归大众、回归理性,走平民化路线已经成了餐饮企业走出困局的一个共识。

  在餐饮业大众化回归的大潮中,中高档餐饮企业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发挥品牌与服务优势,主动调整目标客户、菜品结构、服务模式,从不同角度拓展大众餐饮市场,如推平民菜单、抢夜宵市场、开辟婚宴、旅游市场等。目前来看,餐饮企业“大众化”转型的成效正逐渐显现。

  数据提振成效渐现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全国餐饮业收入数据可以看到,餐饮业5月份单月的增幅水平已经达到9.2%,比4月份高出了1.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收入的回落幅度也有所减缓,从-2.8%上升为-1.8%。充分说明在广大餐饮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餐饮业的下滑态势有所好转,餐企转型升级的尝试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表示。

  不少“放低身段”走亲民路线的中高端餐企,近来的营收数据也印证了深挖大众消费,多元化、多渠道发展已为它们带来了切实收益。“舟宿夜江餐饮集聚区内的餐饮企业大多是中高端酒店,因为临江的优势区位,以往主推高档餐饮消费。但在整体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区内如梅龙镇大酒店、状元楼大酒店等都在兼顾传统正餐的同时,经营起了沿江夜宵排挡,一经推出可谓天天爆满,一桌难求。”宁波市贸易局消费促进处处长费建明对记者说。

  据他介绍,今年2月,宁波市舟宿夜江餐饮类商家月销售额仅为484万元,月降幅达50%。而舟宿夜江区内高端餐企“放低身段开排档、延长营业时间做宵夜”后,每天的营业时间为下午5点到凌晨1点,菜品主要是价廉物美的小海鲜以及农家菜,如5元一对的小梅鱼、小鲳鱼,2元一个的绿茶饼,以及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烤笋、毛豆、芋艿、鳗鲞等。数据显示,4月份区内餐企销售额回升至814万元,增幅平稳保持在10%以上。“4月起,顺峰在全国30家分店举办了粤菜美食文化节,主推30~60元的中低价菜品。通过一系列活动,顺峰不仅迎来了不少粤菜美食爱好者,也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走进顺峰。他们从充满好奇地体验,到真正了解顺峰粤菜文化的魅力、品尝顺峰的菜品和感受顺峰的服务文化,"亲民"为顺峰带来了实际的收益。”北京顺峰饮食娱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美食节”期间,顺峰以“让顺峰为更广大消费者服务”为

  指导思想,为每一位到店的顾客服务,努力扭转消费者对顺峰“纯高端”的认识,力争在普通大众心中塑造顺峰“正宗粤菜”的品牌形象。从销售情况看,在美食节活动的30天内,顺峰主推的经典粤菜、大众粤菜共销售38735份,中低价格菜品成为销售的主力。销售总额370多万,占该活动期间全公司总销售额的5.21%,销售额占比最高的分店将近12%,销售额最高的分店达到40多万元。

[nextpage]

  更多探索更多践行

  舟宿夜江、顺峰以及湘鄂情、净雅、全聚德、北京宴等高端餐饮品牌企业面对新形势,纷纷调转船头,由以前主攻政府、商务宴请顾客转向以大众客源为主,并通过调整菜价、创新菜品,开拓同学会、寿宴、婚宴市场,开展团餐、自助、快餐等多种业态,在弥补高端正餐亏损的同时,发掘了大众餐饮的蓝海,重唤餐饮业的人气。更多的餐饮企业也正顺应形势、面向大众,以创新驱动,以智慧转型。

  日前,高端餐饮品牌俏江南也公布了集团迎合市场发展、转型升级的三大举措。董事长张兰表示,俏江南将率先引入电子商务的服务方式,采用O2O的营销模式,即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该营销模式不仅使服务更为便捷优质,也能使客户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与此同时,俏江南APP客户端也实现了移动支付业务,并结合官方微信、微博的运营,将带动大量信息转化为消费。

  此外,俏江南还推出了外卖外烩、私人聚会及团膳业务,使公司业务更多的辐射至商圈。与此同时,俏江南将逐步实现后厨工业化进程,实现食品配送标准化,增加冷链食品的生产,发挥中央集采的优势,以此来抵抗餐饮市场人工、食材等成本的上涨,增强食品安全可控性。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认为,俏江南集团立足多年培育起来的服务品质和品牌定位,推动川菜文化向大众化的回归,既是经营思维的转变,也是开拓新市场服务的开始。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突破将带来餐饮业传统服务方式的革命;推出的外卖外烩及团膳业务,更是增强了互动性与消费黏性。

  “在舆论对"高端餐饮"喊打之声高涨的压力下,企业脱掉”高端“的外衣,走平民路线,是迎合现下舆论焦点的主动调整,也是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峰相关负责人表示。但他同时认为,企业要健康长远发展,不能一味“赔本赚吆喝”。企业转型涉及到企业经营方向的调整、运营模式科学化、企业资源如何重新配置组合等许多问题,还需要企业练好内功,对行业和企业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位,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