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09-11 14:04 浏览量: 1341
三镇民生甜食馆总经理陈汉华的艰苦创业之路

  [人物档案]

  姓名:陈汉华

  职务:武汉三镇民生甜食馆总经理

  出生:1953年

  最信奉的格言:成功到失败,再到成功,关键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最喜欢的运动:江滩散步

  一个在生意场上被判了死刑的人,带着一家同样“死”去多年的老字号,再闯江湖。

  有人说,“除非奇迹,否则这种组合不可能成功。”但三年打拼,陈汉华和三镇民生甜食馆真的“死而复生”了。

  这些事情过去很久了,但再次说起,这个53岁的精壮汉子几次热泪盈眶。

  和民生甜食馆一样,陈汉华曾经很辉煌,可惜没守住,然后染上赌博恶习,还背负百万巨债。如今,他再度辉煌,而三镇民生甜食馆,仅在湖北就开了55家分店。

  赌博背债欲重振民生甜食馆

  接手民生甜食馆前,陈汉华做了9年生意,做得相当大,可惜没守住。腰缠万贯后,不知道下步该做什么,染上赌博恶习后,不但输光了家产,还欠下上百万的巨额债务——对于生意场上的人而言,就像孙悟空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世上无神仙。这样的人基本被同行判了死刑,没人会借钱他翻本,没人会赊货他做生意,到了永无翻身之日。

  一日三餐没了着落的陈汉华,必须维持生计。

  1999年,陈汉华得知民生路上一家饺子馆要转让,这个店原来是老民生甜食馆,这是个武汉的老字号小吃。且经营小吃店成本相对较低,这个店除转让费,基本无债务。

  是个翻身的好机会。陈汉华闪过这个念头后,就开始筹措资金。典当了家里最后一点金银首饰,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勉强凑了20万,交了房租,就再也拿不出钱来装修。

  妹妹得知后,卖了出租车,将7万元送了过来。资金问题解决了,陈又犯难,要树起民生甜食馆这块老招牌,就必须找到当年做传统小吃的师傅。

  也许是机缘巧合,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有老头搭讪:“你们租房做甚?”

  陈汉华正觉这人多事,顺口答:“做民生的传统小吃。”

  对方声调陡高:“那我们可以找人过来帮忙咧,我们都是在这里做了一辈子的人了。”

  这老头正是当年的老师傅吴爹爹,他和老同事是来店里拿退休金的。几十年工龄的老职工,在民生关门后,流散到武汉大街小巷单干。一听说民生又要开张,马上把自己的摊子转让或交付他人,连报酬都不问就赶来帮忙。

  这份感情,让陈汉华十分感慨:“要不是这些老交情撑着,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把这个老字号办起来。”

  再三筛选后,陈汉华确定了近40个小吃品种作为新民生开业的经营品种。

[nextpage]  为发工资卖了老婆的貂皮大衣

  1999年10月12日,民生甜食馆开业伊始。以其风味地道,质优价廉,吸引来一批等了十几年的老主顾光顾,唤起了不少老武汉的回忆,每月能卖个上万元。

  但小吃是个薄利多销的行业,看似红火的生意,除去人工、原料和费用,结余很少。

  转眼就是2000年春节前夕,陈汉华盘点存款,想给职工发点奖金过年,可连工资都凑不齐。

  没办法,出去借吧。以他身负百万欠债的身份,又是在年关找人借钱,结果可想而知。

  走投无路的陈汉华又打起亲戚的主意。“那时候跟我越亲的人就越倒霉。”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老婆,他想把老婆的一件价格不菲的貂皮大衣当了,换点钱先把工资发下去。那是他有钱时,花4万买来送给老婆的,老婆舍不得穿,挂在衣柜里当展品看。

  好说歹说,陈汉华红着眼圈向老婆保证,过了年一定赎回来。一件大衣换回9000元,总算把眼前的春节工资解决了。“那件大衣到现在也没能赎回来,当年手头太紧,没钱赎,后来人家按契约卖给了别人。”

  最穷之时掏不出1块2毛的车费

  送走职工,陈汉华就掰着指头数着他们还有几天回来,再开张做生意。

  好容易守到大伙回来了,却听到一条更惨的消息——民生甜食馆所在的民生路要改造施工半年。

  从路被开挖那天起,原来天天要排队的小吃店,店里的顾客就再也没超过职工人数。

  谈起那段日子,陈汉华几次都哽住了。“那时候我是店里最穷的一个,几次搭车回家,摸遍全身都找不出1块2毛钱的车费。”

  此时,儿子骑车又撞伤行人,要赔3000元。伤者家属来要钱,他说一时没这么多钱。人家以为他想赖账,“这大个店连这点钱都拿不出?谁信。”

  陈汉华只有守在收银台边,一卖出钱,就拿去还赔款。看着他每天拿着一叠毛票子交钱,人家相信了他。

  3000元,陈汉华差不多用了半个月才付完。“房租、水电到月底排队上门催款,不给就关门、停水停电。没办法,我又把老婆最后一根金项链和我的一个金戒指当了,交钱息事。”

  到了9月初,随着民生路道路改造工程的完工,民生甜食馆又恢复了往日的人气。

  老店搬家老师傅带头反对

  民生甜食馆的名声也逐渐响起来。不久,陈汉华接到他朋友韩某的电话,说想开连锁店。对方出钱,陈汉华找门面,出技术。

  不久,民生甜食馆第一家分店在万松园路开门迎客。开业后,分店的营业额几乎是民生路总店的两倍半。

  “同样的技术,为什么开在别的地方生意比总店还好?难道是地理位置的问题?”陈汉华开始四处考察,准备将总店搬个家。

  很快,陈汉华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搬迁地址——合作路一个做涮羊肉的餐馆。

  搬家的消息传到总店,老师傅却纷纷带头反对起来。“越是老店,越动不得,一动就断了人脉了,店非垮不可。”而陈汉华坚持要搬,因为他对周边环境有深入了解。

  “一个城市每天都在变,何况一个店,民生要发展绝对不能窝一个地方不动。”

  交了租金后,陈汉华开始闪电搬家,连装修带开业仅用了2天半时间,搬家全是自己人动手,也是为了省钱。

  开业当天生意并不理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半个月就看到希望,第一个月赚了三四万。

  总店搬到合作路站住脚后,陈汉华开始他的分店圈地运动,先后在胭脂路,建二、建七、武胜路、北湖等地段开设分店,全部获得成功。

  目前,在湖北省已发展到55家分店。

  老字号被注册就加个“三镇”来注册

  2002年,陈汉华到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才知道“民生甜食馆”早在数年前就被外地一个企业注册了。

  陈汉华此时才发现忘注册的后果,“做了几年都给别人打了工,老字号不懂自我保护,也可能合法企业变非法。”

  更名成惟一办法,陈汉华请来一批专家帮他想了几天,终于定出“三镇民生甜食馆”这个名字了,既最大限度保留了原品牌的特色,又有汉味。

  几乎是在一夜间,武汉所有的“民生甜食馆”全部换成“三镇民生甜食馆”。以致不少市民纳闷,这三镇民生甜食馆是水货吧?“更名那段时间,我们每个职工都做了个兼职,不停解释两个店的关系。”

  店开多了,管理也要规范系统。在管理上,陈汉华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始终坚信好的质量,好的管理,才有好的生存。他将原总店培训出一批师傅,派到各加盟店掌厨;并建立一个大型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