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09-19 17:14 浏览量: 1343
净雅餐饮集团董事长张永舵的创业故事

  学习工作简历:

  1988年,毕业于威海广播电视大学,获得英语专业本科学历;

  1988年10月,主持创建了威海净雅饭店,并担任总经理;

  2002年初,成立净雅餐饮集团,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2年,当选为威海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中国商贸饮食服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烹小鲜若治大国

  ——张永舵和他的“净雅理念”

  从卖牛肉包子起家,短短15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济南、威海、泰安等城市6家连锁店的大型跨区域餐饮集团,这就是在山东餐饮界赫赫有名的“净雅餐饮集团”。创造这一餐饮业经营奇迹的,是一位年仅36岁的年轻人张永舵。

  对上半年的餐饮行业来说,“非典”无疑是一场“寒风”。当大多数餐饮企业还未缓过劲时,净雅餐饮集团却接连出招:一是张罗7月底在济南第一高厦银河大厦顶层开设高档次的鲍翅皇;二是加快在北京投资的步伐,现已选定3处地址,其中有一处就紧邻王府井大街,仅地皮一项就投资1个亿。明年年初,“净雅”的触角就会伸进中国这块身价最高的中心商业区。

  无疑,张永舵是山东民营餐饮业中成功的典型。有人说,是一处处经营红火的“净雅酒店”让张永舵走向了事业的颠峰。张永舵说,这一切,靠的是独具特色的“净雅理念”。

  店不在大,因雅则兴

  张永舵出生于山东威海环翠区张村镇皂南台村一个普通庄户人家,1984年高中毕业后,托人在威海一家毛纺厂谋了个临时工的差事。入厂后,张永舵工作很是卖力,谁知不到一年,他就从精整车间调整到填料车间去装原毛,原因是“农村来的孩子干那活最合适”。

  这次工作岗位变动,对张永舵的触动很大。他清楚地看到,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就很难被人瞧得起。1985年,他毅然离开了这家工厂,自费到威海电大“充电”。

  三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走出校门的张永舵已不是过去那个搬羊毛的毛头小子,知识让他变得视野宽了,底气足了。面对刚刚起步的个体私营经济,他跃跃欲试。然而,当张永舵把酝酿已久的开饭店“宏伟蓝图”向家人和盘托出时,当场遭到了老父亲的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整天与吃吃喝喝的人打交道,不会有大出息。父亲给他规划的出路是到威海木器厂接自己的班,当一个“体体面面”的工人。

  最后,张永舵顶着重重阻力,筹借了7000元钱,在威海市区的古寨路建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平房,开起了饭店。当时,饭店十分简陋,但他给饭店起了一个文化含量很高的名字——“净雅饭庄”。他立志办一个有特色、有思想内涵的饭店,要依托这个饭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几个月过去了,这个既不处在商业旺地又不是“富丽堂皇”的小店,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这家主营牛肉包子的小饭店,处处给人以清秀雅致的感觉。餐具,洁净而又精美;房间,尽管不是很大,但装修精细,充满温馨;服务,热情周到,童叟无欺;饭菜,色香味俱全……很快便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初战告捷的张永舵,很快又走出了自己的第二步棋:经营鲜活海鲜。当时,威海大小酒店,没有一家经营活海鲜的。1992年5月,张永舵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他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鲜活海鲜宴后,祖祖辈辈吃鱼吃虾的威海人,第一次知道鱼虾还可以这样吃,一时间净雅饭庄在威海名声大振,“吃海鲜,到净雅”成了威海“吃客”的口头禅。

[nextpage]  面对生意的日益红火,张永舵再次对自己的饭店进行了“文化包装”。他请来全国著名书法家,重新写了店名,饭店里里外外装饰一新,雅间都挂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他组织店里的厨师,对每一种海鲜的配料和吃法,进行调整创新,精制精做;他对服务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一言一行都有规范化要求,从而使人到净雅就餐既饱了口福又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

  如今,净雅已是一个大型餐饮集团,每当谈起当年“小净雅”的红火,张永舵感慨良多。他说:“雅,是每个人的本能追求,不论大店小店,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一追求,就成功了一半。”

  大象无形,大雅“至诚”

  2002年9月9日,一向不爱抛头露面的张永舵登上“鲁粤浙苏民营经济南北论坛”的讲坛,做了题为《思维方式决定企业命运》的发言,从而破解了净雅发展之谜。

  张永舵非常尊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儒、释、道,无不涉猎,《论语》和《道德经》曾研读过多遍。他说,《论语》教会了自己如何做人,培育了自己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人生追求;《道德经》教会了自己如何做事,帮助自己确立了企业发展的大局观。他把老子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认为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为重要。从经营酒店的第一天起,他便苦苦探寻虽无形却极为重要的“经营真谛”,探寻能让事业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净雅理念”。他说,大象无形,对于开酒店而言,大雅就在于“至真至诚”。

  从1998年开始,张永舵先后把净雅的触角伸到了济南、文登、泰安等城市,相继办起了以“净雅”为招牌的酒店,使“净雅”成了一个跨地域的大型餐饮连锁店。“烹小鲜若治大国”,走一处火一方表面上看是净雅在经营海鲜等菜品上独具特色,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张永舵“至真至诚”的“净雅理念”获得了成功。

  “真”与“诚”是张永舵的“净雅理念”最核心的东西,他常常告诫自己的职员:为商者,只有诚信最留人。净雅经营的是服务,而只有最真诚的服务才最有价值。因此,无论是艰难的创业初期,还是如今的兴隆红火,净雅从未背离诚信一步,从未赚过一分不诚信的钱。

  1992年刚搞活海鲜时,张永舵每天清晨4点多钟,都亲自骑着摩托车到市场收购活海鲜,进入厨房的每一个虾蟹蛤螺,都是他精挑细选的。他对外郑重承诺,如果吃到一个不活的海鲜,酒店赔偿100元钱。

  净雅事业走到今天,1998年迈出了到济南投资办店这一步至关重要。而这一步,正是因“诚”而获得的机会。当时,济南一个单位准备搞一处海鲜酒楼,为寻一家信得过的合作伙伴,派人到威海考察。他们到威海后,慕名来到净雅酒店,就餐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件事:邻桌的顾客点了一条活牙鲆鱼清蒸。过了一段时间,餐厅领班来到桌前,对这位顾客说:“对不起,先生,因为今天客人太多,刚才您点的那条鱼做的时候已经死了,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为你另换一条,不过这样会耽误您一点时间。”顾客愉快地接受了领班的建议。看到这一情景,考察人员惊奇不已,因为在当时,那条鱼死了与否顾客是吃不出来的。正是这件事,促成了他们与净雅的合作。

  对"诚"字,张永舵有自己独到的解释:“言”字加一个成功的“成”字。就是要让说出的承诺,付诸实施,见到成效,进而取得成功。一次,厨师料理清蒸鲍鱼的时候,火候有点大,正巧被检查工作的张永舵发现了。张永舵要求厨师重做一份。厨师一听急了:“这道菜光成本就有400多元,一桌饭还挣不上400块钱。”而张永舵却说:“400元钱,我们得罪的不是一个客户,而是毁了净雅的声誉。”

  张永舵经常这样说:“服务不仅仅是令客人满意,而且是与客人的期望赛跑。”在净雅就餐,不设最低消费线;客人可以自带酒水;没有客人提议不推荐酒水和香烟;菜点过量,服务员会主动向你提示;就餐完毕,服务员会主动为你打包。正是这些细小的方方面面,让每位就餐者都会感受到净雅服务的真诚。

[nextpage]  净以致远,雅以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