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1-16 16:42 浏览量: 1336
“杨眼镜”老板杨军:厨师要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1966年出生的杨军是“杨眼镜”的老板,因戴副大而宽的眼镜人称“杨眼镜”。1996年,杨军在燕山街开了一家金铃粉店,白天做米粉、饭菜,晚上便将炉灶锅盆搬到街上,做起了临街夜市。当时的夜市十分热闹,但大家的消费能力都有限。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杨军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杨眼镜”。2006年底获“中国烹饪名师”称号。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要让顾客在吃喝中找到第六感,就好像新婚燕尔一样,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

  “杨眼镜”的由来

  杨军因戴副大而宽的眼镜,人称“杨眼镜”,他1996年创燕山街金玲粉馆,红火一时;后数年遇湘西猎户传授红油秘笈,取湘菜之精髓,自创的杨眼镜干锅,冰锅逾六十品种,食客品之、叹之、倾之,杨眼镜由此而出名。他潜心钻研,创出第六代、第七代口味虾、秋波肚子等特色风味菜,成为“口味虾争霸赛”中市民公认的口味虾王。而口味虾作为杨眼镜等一众长沙餐饮人士的集体创作,近两年也已红遍全国--在北京等地以“麻小”或“小龙虾”而闻名。用他的话说就是:“口味虾是我花精力最多的。”

  厨师不能光靠天赋

  杨眼镜告诉记者,搞餐饮业连续火爆五年以上,百分之百有必然原因,必有其成功之处,最要紧的就是从业人员应当有责任感。“我现在还下厨,为什么?责任感!”讲到下厨做菜,杨眼镜总有些自信的味道:杨眼镜炒菜没别的,认真二字。我刷锅都要两次,店里别的厨师敢不认真?不好意思不认真!厨师是要靠天赋,但不能光靠天赋。整个厨师队伍要传帮带,要形成厨师文化水平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提高……这就是生产力的提高。“

  杨眼镜为什么越做越好?”创新!“每个月都要研究一种新口味的杨眼镜说,每个人的知识有限,但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和创造的能力是无限的,这种创新,就是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比方湘菜重油重色重味,营养价值有所削弱,业者就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良。他的企业最近举办韩国石锅菜美食节,既融入了湘菜风格,又有韩国特色。石锅带来的二次加热使菜品滋味浓烈,很符合长沙人的口味,也带来了新鲜感。

  现在很多厨师都在创新,对菜品创新的要求很高。但创新不能单追求口味或者说出品,而是要让消费者捕捉得到第六感觉--厨师创作、环境氛围和顾客心理的有机结合。杨眼镜坦言,厨师追求第六感就是追求全身心投入,但现在的一些年轻厨师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自然就找不到感觉。

  准备在澳大利亚开分店

  ”我心目中的杨眼镜店是什么样的呢?“杨眼镜讲着讲着就兴奋起来:既要有现代美,又要有古典风味,菜肴与环境、氛围、饮食文化等各方面结合,让消费者找到第六感,让消费者吃餐饭好像新婚燕尔一样,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

  杨眼镜现在当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他坦率地说,自已的企业还有明显欠缺,比方说管理水平、行政能力就比起一些上档次的酒楼要差。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长处有短处,要多学习、多加强;竞争中不是被人家打败,而是自己打败自己。杨眼镜近期准备聘请职业经理人,使企业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今年杨眼镜还准备到澳大利亚开分店,口味虾看样子准备游出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