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30 16:39 浏览量: 1338
李再宁:对外顾客至上 对内服务员至上

  李再宁,一个典型的成都女性,娇美柔弱,但她却使圣淘沙茶楼在豪强如林的京城餐饮圈迅速生根并发展壮大,声名远播。在她手上,圣淘沙几乎演绎着一个茶楼经营的典范传奇。名字虽然叫茶楼,但在为食客奉献着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同时,还经营着高档的“燕鲍翅”。

  在圣淘沙,李再宁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把传统餐饮文化和现代餐饮文化结合,二是把西方餐饮文化和中国餐饮文化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圣淘沙餐饮文化和茶文化。在圣淘沙,既有古朴遗风,又有南洋情调、欧美风情。

  下面是对李再宁采访的访谈录:

  Women of China:您这样一个漂亮时尚并带有艺术气质的女子,应该是去做比较潮流的行当,怎么就想起做茶楼餐饮业了呢?

  李再宁:首先我喜欢美食,真的是从小就非常喜欢。我算是半个成都人,母亲是江苏的、父亲是四川的,我在成都出生长大。我父亲比较喜欢川菜,母亲也是特别喜欢搞美食,也许是有点遗传吧对这些很有兴趣。人家要是说到哪儿去吃什么,我就一下子来兴致了。

  Women of China:儿时的家庭肯定是天天享受美味了?

  李再宁:哪里。我3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我跟父亲在一起,生活非常简单,基本上一天三顿都是食堂。但是我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很羡慕人家那些大家庭包饺子之类的氛围,也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实现。那时候,排队买豆腐、豆芽都要好几个小时。父亲说吃顿饭搞成那样没必要,何况就我们两人吃,但我就喜欢搞很多花样。那时候,我个子很小够不着面板,就跪在凳子上面擀饺子皮,等父亲下班饺子就包好了,我很在乎这种乐趣。

  Women of China:父亲肯定很高兴你那么小就会调理生活了?

  李再宁:哪里呀。还记得有一次市场上有卖死鹅的,很便宜,我好想买,但是没有钱,后来就去借钱把这个鹅买下来了。买来以后就自己拔毛,红烧、蒸煮炖什么的。等父亲回来知道后把我大骂一顿,说我怎么会花这么多钱买了一只死鹅?我哭得很委屈,他不知道我花了一天的工夫,把死鹅都做成菜了,并且做成了三四种菜。

  Women of China:看来您的童年并不那么温暖 ,因为父亲毕竟是男人,即使再细心也不能像母亲在家时那样吧?

  李再宁:的确是缺少一些家庭的温暖,很孤独的。但是我父亲脾气非常好,很少发火。父亲在铁路局上班,经常出差,就让邻居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女孩陪我。我很小就非常独立,自己去上幼儿园,在7岁的时候就会做饭了。小学时,家里主要的事情就由我来承担,比如一个月需要有多少钱来买蜂窝煤、买菜买米,这些开支的计划就由我来负责了。

  Women of China:肯定经历了许多特别艰苦的事情,毕竟是小孩子呵!

  李再宁:唉,经历的太多了!8岁的时候腿上长疮,每到夏天就会发作,一直持续了四、五年……那时候,女孩子都穿裙子,我也不能穿。爸爸出差了,也没人管我。我就自己用紫药水和碘酒,一个挨一个地擦药,疮口钻心的疼,心里也难过,但也得忍着。[nextpage]

  Women of China:你觉得是艰苦的环境、现实的条件,还是家庭的环境,造成了你这样独立的个性?

  李再宁:都有吧。我小时候也经常因为腿疮,被人嘲笑和欺负,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转身就走,不理对方了。因为我没力量跟人家打架争辩。所以,从小我就想,将来要做一个让别人都羡慕、都佩服,要做一个很风光的人。

  Women of China:小时候学习成绩好吗?后来上了大学?

  李再宁:学习成绩很好,一直都是班干部。经常在学校做些演出、演讲之类的。1978年恢复高考时,我先是在家待业,后来铁路局有一个机会,就是铁路职工的独生子女,可以读铁路内部中专--“铁路局工程技术学校”,我学的是装卸机械专业。三年以后毕业的第一个工作是到工厂里面,做装卸机械维修。

  Women of China:最早并不是做餐饮,而是做电工?

  李再宁:对,第一份职业做的就是电工,那年我差不多20岁。

  每天专门维修装卸机械里面的电路,经常爬到二三十米高的行吊上,顶着大风还要在上面走,左右摇摆的非常危险。如果掉下来,就可能摔残废。就是这样的工作,也不是谁都能干上的。

  Women of China:电工这样的工作做了多久?

  李再宁:一年半,很艰苦的。自己根本不能选择、也不能考虑,当时我就在想,就是再苦也要把它做好。其实当时这个工作,别人还是挺羡慕的,工厂里的电工还算是技术工人。

  一年半以后,工厂里需要一个出纳,就让我去试一试,因为我学过财务,另外就是他们比较相信我。出纳做了不到半年,后来铁路局招考速记员,我就去应聘,一共好几百个人呢,我当时成绩是第二名。

  Women of China:您的经营理念也是顾客至上,菜系第一吗?

  李再宁:不全是。我们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服务员去服务。不理解?对外当然是顾客至上,对内则是服务员至上,说白了就像一个产业链。老总为行政部门服务,行政为后勤部门服务,后勤为生产部门服务,生产为服务人员服务,服务人员为客人服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上乘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我曾炒掉过很多厨师,因为我们的服务体现在团结协作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菜做得好就大于一切、高于一切。尽管菜系也很重要,但创新也重要。

  转战北京 收获爱情

  李再宁的圣淘沙像是一个雕刻作品:精致而又高雅。成都圣淘沙茶楼的成功案例,已远远不能满足李再宁的理想。1997年“圣淘沙”开始进军北京,将这个集时尚、餐饮、会客、休闲、商务活动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茶楼的模式,引入文化古都,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她期望自己能够引领一种时尚潮流:原来“茶”可以这样喝。令她没想到的是,在北京还收获了她意想不到的爱情。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一个以她为骄傲的男人。

  Women of China:是什么原因让你经营得这么火爆,来到北京呢?

  李再宁:还是我们成都铁路局领导的决定。我只是有这样一个建议。因为北京是全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经济、信息中心,是一个消费能力强、高端客户多,影响力很大的城市。并且我们是在做品牌,需要这样的一个市场。

  Women of China:在北京有没有遇到过很难忘的事情?

  李再宁:刚来北京,开始的时候很艰难,加上位置在外馆斜街有些偏离主道。曾经有朋友说“你要是能在这地儿成功,我的名字就倒着写”(笑)。但是我还是要坚持,因为我坚信,像我们定位的这些客户群,完全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交通上只要车能开进来我就觉得没有问题。

  开业后比较火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状况。比如把人才挖走,把我们发明的菜偷走。我就开始提高自己人的待遇。对员工鼓励,给员工很好的住宿,统一的被罩床单。夏天都要水果、牛奶、晚上加餐什么的。待遇都是同行里最高的,有保险,看病都是报销的。[nextpage]

  Women of China:据我了解,生意虽然非常好,但也不是天天爆满,对员工付出这么多,代价是不是很大?

  李再宁:当然肯定是在能够承担的范围内。我不是追求客流量,而是追求人均消费。大客户都是在包间,经常爆满。有高中低档,平均的话六百块吧,当然三千多的也会有,一两百的也有。对员工的付出是应该的,他们是一线的战士,最辛苦,承载的也最多。

  Women of China:对你来说,完全可以甩掉这些国营的头衔,从而自主经营?

  李再宁:不能够。第一个因为初衷非常重要,我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圆梦;第二,因为他们对于我的信任。我也从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情;再有就是对这里有非常深的感情。无论领导还是同事。曾经有日本公司在多年前就挖我去做老总,年薪250万,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真情。

  Women of China:但这些国营的体制相对来说不是很开化?不会束缚您的发展和经营吗?

  李再宁:我这里没有,有的都是一些基本应该遵守的规定。单位领导待我不薄,也很支持我的经营决策,从不干涉我,更没有束缚过,并且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撑。可以说没有单位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和现在。

  Women of China:听说您来北京不仅仅圣淘沙茶楼大获全胜,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并再次走入幸福的婚姻?

  李再宁:说来也是缘分。我也没想到来经营茶楼还遇到爱情。其实经历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