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2-01 17:24 浏览量: 1338
新荔枝湾董事长谢国材:论餐饮职业经理人

  广州新荔枝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自1994年3月创始以来,坚持“弘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精粹、促进中国民族餐饮健康发展”的宗旨,以精美的出品、优质的服务和豪华典雅的环境文化氛围塑造了卓越的品牌形象,在广东、全国乃至东南亚顾客和餐饮业同行中形成了“品味食中经典,广州新荔枝湾”的口啤。

新荔枝湾董事长谢国材

  新荔枝湾董事长谢国材先生,出身饮食世家,祖辈三代从事餐饮经营,不仅具有五星级酒店综合管理的知识,而且拥有亲自运筹、并取得骄人业绩的10间酒楼的经营管理经验。现任广州饮食商会常委副会长、广东烹饪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2002年7月被中共广州市委授予“广州市支持私企党建工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11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餐饮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以善于战略决策而著称的新荔枝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国材先生对饮食行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理念,他关于职业经理人的思考,反映出广州饮食行业的精英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理性的反思。

  《美食导报》连续推出广州餐饮职业经理人的深度报道,引起了业内部分有识之士的共鸣,以善于战略决策而著称的新荔枝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国材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我已经考虑了两年多,职业经理人为什么成长不起来呢?一个行业要提升、要发展,依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职业经理人的成长,他的内在动力又是什么?---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机制所产生的结果!

  现在,我们的某些部门比较热衷于做末端,而忽略了基础性的建设,像放心早餐一类,只算是末端的东西,如果政府将精力放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而只会越来越多。

  政府的职能与责任是什么?能否将责任完全推给社会?我们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部门多搞一些基础性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能只依靠企业去培训行业高级管理人员。

  企业既没有那么多财力,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加上整个餐饮行业使用高级管理者市场竞争的无序,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常常令企业得不偿失。

  职业经理人的资格,应该由政府部门通过行业协会去厘定,企业干什么呢?负责对职业经理人的提升,但不是从零开始。现在虽然有烹饪学校,但往往只教技术,行业技术管理类的职业经理人就没有相应的培训机构了。

  依我看,政府部门应该扶持“四个会”,而不是一个协会能替代的。哪四个会呢?一是“商会”,这是投资者即老板的组织;二是“协会”,这是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三是行业协会(如烹饪协会),这是行业技术提高与开发的组织;四是工会,这是打工仔的组织。这些组织需要政府部门在人力、财力、合法性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约束,让不同层面的群体都通过合法的渠道传递自己的心声,使相互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秩序化、合法化。

  这“四个会”缺一不可,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层面及方块,适合于任何一个行业。有了这样的组织,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就具备了不再只能当听众的组织架构条件,不然有关部门说不能在这里开,我们就应该通过组织依据相关法规与他们论证;打工仔也要有一个渠道发泄他们的情绪,提出他们的要求,要有一个对话的对象。[nextpage]

  那么,在员工与老板之间,谁来做裁判呢?---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矛盾又由谁来协调?由政府有关劳动部门来仲裁。如果劳动部门制定出餐饮企业相关的规章后,经理人还能充当这些规章的评定人。

  成立“四个会”这类管理组织,政府部门应该扶持,所需费用可以采取″五五制″,向企业筹集一半,政府支持一半。政府、企业、协会应各分责任段,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什么事情都要找出责任者,不能老是推给社会、推给投资者。

  对于职业经理人,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五类,实行最低工资控制,以形成一个基本的人才成长环境,能做到这一步,做老板的何愁人才不来?此外,职业经理人的引入通过谁?这就需要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协会,对他们进行的再培训、再提高,为其发展提供机会,并形成相应的约束力。

  未来一段时间,餐饮业会不会出现“打工皇帝”?可能会,但如果政府部门基础性的工作做得不够,实现这一愿望的时间将会大大延迟。职业经理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营造相应的大氛围,需要行业投资者给予机会,还必须完善外部的市场机制和内部的企业机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机制是关键。企业依相关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须遵守的,从这点上说,制度的建立,是经过一种程序固定下来的,不能随意发挥与改变。

  在“新荔枝湾”,职业经理人的去留是以是否遵守企业的既定制度和是否完成拟定目标来决定的。新荔枝湾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无论什么身份的人,一律按规则办。

  职业经理人应分为经营类的、行政类的,前者是行业的专家,即对市场的把握;后者是行政制度设计的专家,主要指建章立制者。

  现在餐饮行业还有许多标准没有界定,比如毛利率怎么算,是厨房说了算,还是营业部说了算?厨房就是一个车间,厨师只负责生产产品,怎样合理“尽用”,怎么销售是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这些都值得探讨。

  为“王”有为“王”之道,那管理者之道又是什么?政府部门也好、企业管理者也好,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爱占便宜的人占到便宜。如果所有规矩的制定容易为奸者得逞,就要警惕。

  管理就是一种搏弈,要注意与上下沟通,要能纵横上下,使员工与你的价值取向得到共鸣。这就要求非凡的素质、见识与明确的意识。机制是最关键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为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