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3-01 16:48 浏览量: 1344
北京九朝会副总经理陈可访谈录

  九朝会位于北京市东北四环望京桥西北角,是一家集粹历代宴饮笙歌的新文艺复兴设计型会所,服务项目涵盖了餐饮、宴会会议、茶院、昆曲演出、实验电影、精品书店、画廊沙龙等。今天有幸采访到北京九朝会餐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可,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武装,一打就垮;没有文化素养,不打自垮。”--陈可

北京九朝会餐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可

  陈可,朋友们都叫他盛柯,一个有着南方人面孔的地道北京人,沉稳、优雅、绅士,这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作为国内顶级中式会所“九朝会”的副总经理,他向往着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美好生活方式——赋诗饮酒、寄情于山水、先天下之忧而忧,并以自己的视角去诠释“九朝会”这所博洛尼集团下的北京高端文化会所。

  梦回九朝 为中国设计

  北京望京桥西北角有一栋纯白色外墙的三层会所,那里便是九朝会。一层是画廊,二层有“九重天”的昆曲戏楼、幽秘的拢翠茶苑、苏州园林式的景致餐厅、带有魏晋遗风的私人厨房、甚少开分店的三联书店,三层则是看得见风景的戏楼包厢、仿牡丹亭的复古SPA……九朝会,表面看来是博洛尼集团倾尽心力打造的一个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会所,两年前在北四环望京桥边正式开门迎客,除了中国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经典美食以外,传统的昆曲演出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然而,九朝会仅仅作为一个会所远远不是陈可和他团队的目标。九朝会作为一个根植于母体文化的奢侈品品牌,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国际视野的融会贯通,用现代工艺重筑古代经典盛世文化艺术、重塑代表中国审美的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从而为社会各界精英人群奉上一种崭新的生活体验,找到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生活价值观。“这里传达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如何就餐、如何听曲、如何休闲,都体现了士大夫一族的生活情态。”陈可说,“以九朝会为平台,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新的中国品牌——它将代表中国高端生活方式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九朝会”三个字富有鲜明的古典气息,让人对于它的“九朝”浮想联翩,究竟是唐朝的锦棉盛事?还是明代的附庸风雅?“有学者认为不明确就最好,我赞同其观点,因为中国的朝代太多,你可以有无穷的想象,深层次上‘九朝’代表的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经过几千年融入士大夫血液后形成的中华文化的DNA,简而言之,是魏晋之风骨、唐宋之风尚、明清之风雅,这‘三风’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九朝会呈现的是这些生活方式的在现代环境中的演绎”,陈可自信地说,“按照九朝会创始人蔡明先生的提法,‘九’字是中国至极的数字,是一种理想。对于我,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髓的数字化标注。”[nextpage]

  文化穿越 演绎士大夫

  九朝会的设计理念秉承了古人“门过九重,方能造极”的九重至极的境界,整体功能区域划分为九,各有背景典故,表达形式古韵而承创,各具特色。有情调浓郁的私人空间,又有敞亮闲聚的园林散座,更不乏大气派场的宴请专区,设计者力求再现古典文骚之趣味,中式氛围随处可享,情景相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氛围油然而至。

  “韩熙载夜宴”、“牡丹亭”、“重屏会棋”,这三个由东方美学大师叶锦添(凭借电影《卧虎藏龙》一举拿下当年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和九朝会联合设计打造的三大贵宾包厢,把古代士大夫的生活构想追求为一种雅致的修养,使古代的品位与生活重新进入现代。自古典的想象出发,却接触到未来的语境,置身其中,言者听者,恍惚都有穿越千年的幻象。陈可说:“古有兰亭集,今有九朝会。1600多年前,41名文人雅士聚集兰亭,赋诗饮酒。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觞曲水,风雅悠然。那个时代的一棵花梨木小树苗,经过一千多年风霜,现在已经整根成为九朝会镇会之宝——八十七神仙厅的15米餐台。而古代士大夫的浪漫情怀,也在当代被后人继续演绎。”采访期间,陈可多次引用历史典故,时不时哼出一两句悦耳的昆曲,如此采菊东篱南山见的雅致,令记者赞叹不已。

  对于当今高级会所的发展和定位,陈可认为人文关怀是高端会所的终极理想,会所从本质上讲是独立于家和公司的第三维生活空间,在这里人们被待之以“人”而非商业社会之中的“机器”,而九朝会最成功之处是它在这第三维空间中加入了教育元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响力”,九朝会通过餐饮、书店、建筑、昆曲等全方位的时空,首先直接影响到客人,而这种信息必将通过客人传递到其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可谓“小世界影响大世界”。陈可笑道:“客人可以在九朝会体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感不像天坛、故宫的气魄恢弘,也不会像博物馆中的可望而不可及,而是在不经意间的片段、亮点和某一点突出的元素,或触摸、或聆听、或观望,特色突出、过目不忘且朗朗上口。很多客户带朋友来时,都会在无意间将九朝会的每段历史、每一个情结娓娓道来。”采访完后,陈可带着记者游遍九朝会的每一个角落,“平步青云梯”、“镜花缘”、“九重门”、“牡丹亭”……每到一个地方,记者就仿佛时光逆转,回到古代,追溯着兰亭曲水流觞之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