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3-05 17:38 浏览量: 1337
天使的舌头,ISG侍酒师劳埃德

  有着ISG侍酒师认证在身上的劳埃德,曾经在某洋酒企业工作近十年时间,这期间慢慢的对葡萄酒产生了兴趣,后来干脆辞职离开老东家,自己开始玩起了葡萄酒。

  1、天使的舌头

  第一次见到劳埃德是在我们的一个读者品酒活动上,当时他以一位普通读者的身份出现参与活动。但随后大家就发现这人对于葡萄酒的知识和了解异常丰富,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等级的选手。一聊,果然不出所料,他揣着ISG侍酒师认证在身上呢,难怪品酒时候的用词都透着专业的气息。

  普及一下先,ISG,全称叫做国际侍酒师协会 (International Sommelier Guild),据说是全球最顶级、最权威的侍酒师教育机构,也是全世界唯一获得BOE(Boardof Education)美国各州教育部认可和批准的侍酒师教育机构,在全球60多个城市开设有分校。

  劳埃德对于葡萄酒的喜爱纯属于“歪打正着”,他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某洋酒企业工作近十年时间,公司常会为员工提供一些专业的进口酒知识培训。结果培训来培训去,洋酒的知识没少培训,葡萄酒的兴趣却给吊起来了,于是这个人一头扎下去就不上来了,后来干脆辞职离开老东家,自己开始玩起了葡萄酒。

  说到刚开始接触葡萄酒时的那种无序和混乱,其实是每一位葡萄酒爱好者在不断学习葡萄酒相关知识的时候都会遭遇到的。初学乍练,往往会混淆不同葡萄品种之间的味道,劳埃德算是比较善于钻研的同学,在最初接触葡萄酒的阶段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后来可谓是“自学成才”,他开始对葡萄品种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坡度朝向等等有关的问题研究了个透,然后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不同的葡萄酒,尝试分辨不同葡萄品种之间的差异。

  他强调,这个学习的过程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是多尝试、多品尝,同时品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在葡萄酒上;第二是要记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记忆这一环节,所以试来试去还是不大能分辨得出不同葡萄品种之间的差别。

  慢慢试得多了、记得多了,就会在喝到一款葡萄酒的时候产生遇见老朋友一般的熟悉感觉,就能品出酿造这款酒的葡萄可能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葡萄藤是老还是嫩,在酒的色泽、香气和口感之间便幻化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总结劳埃德在葡萄酒殿堂中所走过的路线,可以用这六个字来形容——先自学,后系统,天使的舌头就是这样炼成的。

  再后来,他干脆辞职,自己玩起了葡萄酒。他告诉记者,他喜欢波尔多右岸的葡萄酒,贪其柔美和芬芳,他有一个心愿:十年后买下一所当地的酒庄,酿造属于他自己的“劳氏葡萄酒”。

  2、辨音识酒的耳朵

  近几年国内的葡萄酒爱好者喜欢玩酒食搭配的游戏,劳埃德也玩,但他玩的更多的是葡萄酒配音乐。他说他每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或者歌曲时,首先想到的是可以用哪款葡萄酒来与之相配。

  这很有意思,你听他的理论就知道。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来自于每位葡萄酒的酿造师。音乐也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来自每位作曲家和不同演奏家的演绎。[nextpage]

  他举了个例子,大家都熟悉的《渔舟唱晚》,不同的演奏家在演绎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王中山强调的是那种柔美的意境,而韩庭贵则通过激烈的演绎来表达他对于曲目的理解。

  于是,好玩的地方就出现了,劳埃德说:“倘若你听王中山的版本,就用南澳大利亚巴罗萨产区的西拉来搭配,倘若是韩庭贵的版本,那么猎人谷的西拉可能更恰到好处,猎人谷西拉那种辛辣的胡椒味道会更符合激烈演绎所带给你的听觉享受。”

  劳埃德喜欢音乐,这事儿拜大学时期艺术鉴赏课的熏陶所赐,尤为喜欢西方室内乐和中国的民乐,他觉得音乐带给人的那种恬静心理感受和安逸的心态是无可替代的。大学时期他喜欢捣鼓音响器材,玩音响带来的后遗症是开始爱上了音乐,最后舍器材而更关注音乐本身,因为在不断地用各种音乐去试音响的过程中,他知道器材只是音乐的重播,而音乐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内涵与精髓。

  他最喜欢的应该是经典的音乐剧,光是一部《悲惨世界》他就看过不下百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只要有时间想起来就看,每次看都同样被演员的唱功、表演、舞蹈和剧情所感动。

  他说音乐剧的演员们都是全才,不仅要求演员要对音乐的理解把握到位、唱功优秀,舞台上的表演和舞蹈动作也是考量演员的标准。加上经典的音乐剧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对劳埃德来说真是百看不厌,甚至边看还边产生一种角色代入的情意结。

  说到中国的民乐,他如数家珍,古筝、古琴、琵琶、唢呐、笛子、管乐……都喜欢,不管是独奏还是合奏的曲目,无一不爱。中国的民乐在他看来旋律优美不用说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悲与喜的情感表达,直截了当却又意味深长,如同喝到一款心仪的葡萄酒,感觉非常棒。

  3、狂野的摩托

  说到与劳埃德一起品酒,有两个字可以形容——讲究。

  他对葡萄酒是真爱的,所以每每捧出一款美酒时都特别郑重其事。这郑重其事可不仅是嘴上说说而已,是真有实际行动做支撑的,没说他在品酒之前要沐浴更衣算客气的。

  事实上,每当他要开一支酒时,他都会先带上一双手套,目的是为了隔绝手的温度以免对酒造成什么影响。然后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将酒从酒柜里“请”出来,仿佛生怕惊了谁的好梦。

  你会被他那种认真和肃穆的神态所震慑,也跟着一起庄重起来,秉心静气等待酒中美丽新世界的开启。

  这很像是某种被赋予了特别意义的仪式,但这对劳埃德来说却极其自然,因为当你深爱某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自然会珍而视之诚而待之。

  葡萄酒、音乐,这两大特征是文绉绉带着文化的标签出现在劳埃德身上的。与此同时,他最喜欢的运动竟然是摩托车越野,采访他的前一周,他正在丽江与他那辆心爱的摩托车进行着亲密接触。

  他告诉记者,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跑去丽江那里玩下摩托车越野,跟当地他的几位好朋友一起切磋交流有关越野摩托的各种技术、技巧。他那几位朋友以前都是专业玩车的职业车手,可谓经验丰富老到,像是上坡的时候适合挂几挡、油门应该加多大、落地时什么情况前轮先着地什么情况后轮先着地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都会在一起玩的时候实际演练。劳埃德那辆拉风的越野摩托车长期寄存在束河某地,据说就是以前全国越野摩托车场地赛冠军用的专业赛车。

  劳埃德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看赛车比赛,对两个轮子的摩托车越野赛尤其热衷,著名的达喀尔拉力赛对他有着无法形容的吸引力,从那时候起就一直向往有朝一日有自己的越野摩托车迎风驰骋。他说自己就喜欢风吹在身上的那种自由感及快感,难怪越野摩托成为了他的心头好。

  真正开始玩越野摩托车的经历可以回溯到十几年前,那时候劳埃德刚刚拿到驾驶执照,趁着新鲜劲借朋友的车来开,不过那时候他玩的还是四个轮子的车,跟他玩摩托车越野还有一点不同。直到前几年他买了那辆退役的前专业赛车,才时不常去丽江以及周边骑行,享受摩托车带给他的狂野。

  采访的时候劳埃德给我看他最近的“新欢”,那是一辆宝马摩托车,红与黑相间的色调,冷艳而孤傲。他一脸神往地说:“这是我近期的目标,等我买下它我就骑着它去拉萨。”

  外表斯文、内心狂野,在他身上表现出强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