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4-02 13:01 浏览量: 1338
访中国烹饪名师王守东

访中国烹饪名师王守东

  王守东是中国烹饪名师。从高中毕业,踏入餐饮这一行业开始,他就一直在做美食,一直研究美食,一直也与美食难解难分,他与美食的缘分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就能说得清楚。那么王守东的成长历程又如何呢?今天访中国烹饪名师王守东。

  高中毕业后王守东即拜美食大师焦福成为师。王守东现任合肥某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餐饮总监,在从厨20余年间,他先后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的荣誉称号。

  王守东说:“厨师要动动脑子,不能墨守成规,方法与原料都随着时代需要改进。新徽菜吸收了周围菜系的做法,比如我们的臭鳜鱼就与别家不同,以前做的臭鳜鱼是整条的,我们研究了好几年,改成块状的。这要求必须是要6—8斤的野生的鳜鱼。目前合肥也有这种做法的,但最早开发的却是我们,也有好多都是在我们这儿出去的厨师。”

  王守东介绍说:“窖香鳜鱼在工序等各个方面都有讲究,以前的整条腌制容易,但是块状腌制难度就加大了,这要保持恒温,一年四季都要保持在15度到16度。而且整条的臭鳜鱼可能不是鲜活的鳜鱼,但是块状必须是活的。鲜活的腌制出来很有弹性,口感很好,但如果腌制不好就真的成‘臭鳜鱼’了。

  谈到王守东最拿手的菜,他十分谦虚,记者几番追问之下,他才说:“都算不上拿手,最熟悉的是徽菜,徽菜中最拿手的是李鸿章杂烩和窖香鳜鱼。”

  关于“李鸿章杂烩”,王守东给我们讲了其中的故事,“李鸿章杂烩”里面有着十几种原料。清末,李鸿章时为洋务大臣,宴请洋人的时候,一桌子菜都吃完了,但是厨房已经没有多余的食材,每种都只剩下一点点,不够一份菜肴所用。李鸿章的厨师就急中生智,把剩余的食材放在一起杂烩,综合了各种原材料的原始口味,李鸿章和宾客们吃完,皆大赞美味,继而传承开来。

  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同行交流,力争做到自身的提高与菜肴创新相结合。王守东还耐心的手把手教部下掌握烹调的基本功,讲解烹调的基本原理,他所带出的厨师在刀工、火候、油温、调味方面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他如是说,你可能自己感觉做的很不错了,但是你发现人家做的比你还好。美食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是学无止境的。餐饮企业是良心企业,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王守东说,做好食品安全的头一道关就是要严把原辅材料的进货关。所有的原料都要检验,杜绝人情货、假货、变质货。他还及时将一些新菜、特菜引进到酒店,如刚流行的无土栽培的苗菜、田七菜、人参菜、微型茄子、虎掌菌、牛肝菌等,受到欢迎。

  餐饮行业是社会化很强的一个行业,只有菜肴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客源。王守东还很注重客人的意见,王守东说虽然最熟悉徽菜和粤菜,但现在什么样的菜系都做,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去做,因为客户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