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5-14 15:50 浏览量: 1338
特许经营的法律保障

        特许经营的法律保障

        特许经营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特许经营热潮中,一些企业以特许经营为名,恶意诈欺,致使加盟者蒙受经济损失,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纠纷频繁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对特许经营进行法律规制的呼声逐渐高涨。

  一、特许经营中的商标许可

  特许方,作为其注册商标的真正所有人,应将《商标许可合同》向中国商标局备案,并得到中国商标局颁发的相关备案证明,如目前使用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通知书》。

  根据原国内贸易部于1997年发布并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第6条,特许方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已经注册的商标。

  现在和将来的商标许可应该不是排它的,即特许方也可以许可多个受许方使用其商标,而不仅仅只有一个受许方使用。

  商标许可协议中的商标必须经中国商标局批准注册,否则,由于商标保护的地域性原则,这些商标在中国不受保护。

  二、特许经营中的技术转让

  规范技术转让的法律主要是198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和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特许方应就技术转让合同提交给中国的对外经贸机构,并获得外经贸部统一印制和编号的《技术引进合同批准证书》。

  技术转让的审批机构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或地方对外经贸委。

  三、特许方和分受许方的关系

  特许经营有两种方式:直接特许和分特许。分特许是指特许方将一定地域内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授予总受许方,总受许方可以将特许经营权再授予分受许方,也可以在该地域内设立自己的网点。如新加坡某公司欲在中国大陆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特种行业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它特许一家公司在中国进行分特许,即授予其在中国境内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总受许方可以再授予分受许方从事特定行业的培训和咨询。

  然而,由于特许方和分受许方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从而限制了特许方对分受许方的业务经营和质量监控的能力。但是,特许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标准的执行,与特许方和总受许方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总许可协议和分许可协议中,应该赋予特许方监督分许可协议的执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