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12-23 17:20 浏览量: 1336
“水饺阿德”大陆创业传奇

  让很多台湾人意外的是,再平常不过的水饺、汤圆竟然能在大陆做成大买卖,而当年在高雄靠包水饺起家的“水饺阿德”一转眼成了大陆台商的“大家长”。下面小编为你讲述叶惠德的大陆创业传奇故事。

叶惠德的创业故事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祖国山川秀丽,我心向往之,可却想不到自己长大后真的会到祖国大陆来创业,而且一来就是二十多年。”台商叶惠德说。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当时,叶惠德已是高雄有名的出口冷冻食品企业主,被当地人昵称为“阿德”。大学毕业后,叶惠德没有从事所学的IT专业,而是与妻子李清燕从手工水饺做起,短短十年就开设了两家冷冻食品加工厂,并经营大宗出口生意。

  开放探亲打破长达三十八年的两岸隔绝状态,也让叶惠德对大陆从“神往”变成“前往”。

  “虽然没有探亲的理由,但我真想去看看。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踏足大陆,我转了几个弯,从台北先到香港,再到澳门,再从拱北口岸进入广东,在广州参加了广交会。”叶惠德回忆说。

  一九九一年,叶惠德在大陆南北十多个城市转了一圈,终于决定“登陆”,地点选在上海。“那时要来大陆投资,家里父母亲都担心、都反对,谁敢说对岸没有一点风险,毕竟会有各种不可测的东西。”他回忆说。

  在两岸尚未通商的年代,叶惠德选择从第三地中转投资。“我首期带到大陆的330万美金,在那时也算‘天文数字’了,而且台湾还有人怀疑‘在上海做水饺能赚吗’。”

  叶惠德不仅将台湾风味的水饺带到上海进行技术改良,还将一整套先进的冷冻食品生产、包装、物流产业链引进大陆。他创办的龙凤食品公司一度成为大陆冷冻速食行业的人才训练营。

  “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汤圆……”上世纪九十年代,“龙凤”品牌成为最早登上大陆电视台的台商广告之一。大陆庞大的市场,为台商提供了驰骋的广阔天地。“龙凤”在大陆的生产基地很快拓展到天津、成都等地。

 [nextpage]

  “水饺阿德”的成功故事,是大陆台商的一个缩影。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二○一二年十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7万个,台商实际投资金额565.3亿美元。尽管也有投资失败的案例,但大多数台资企业在大陆做大、做强,有的甚至是起死回生。

  常居大陆的百万台商、台干及其眷属最殷切的期盼,就是往来两岸能更加便利。首当其冲的就是,让台商返乡过年之路走得更加顺遂。

  在蒋孝严等台湾民意代表和叶惠德等大陆台商的积极奔走下,两岸首次春节包机终于二○○三年一月首航。

  叶惠德时任上海市台协第二任会长。此番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指着办公室墙上一幅泛黄的相片说:“那时我特意自己掏钱买了来回机票,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商春节包机。”

  照片上的叶惠德风华正茂,而今却已两鬓微白。他说:“两岸包机商谈进展缓慢,直到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真正的两岸直航才实现。从慢到快,很多台商协会的干部都熬白了头发。”

  连任两届上海市台协会长后,叶惠德于二○○六年卸任,今年又再度出任会长。最近,他正为二○一三年台商春节返乡的行程操心。“这一次和十年前大不相同,我们希望能分流长三角地区的台胞,让大家都能就近登机回家,而且机票价格更优惠些。”

  回首自己在大陆的二十载“打拼”,叶惠德感慨万千。他说:“时过境迁,现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协商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但要坚持继续往前走。每一步都需要两岸的智慧,也不可缺少每一个台协干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