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3-29 17:53 浏览量: 1336
王骏松:年轻小伙 地道法餐

  如今,出国留学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王骏松也是出国留学浪潮中的一员,他最初是想在法国学习社会经济管理学,以便回国后能找到一份薪酬优厚的工作。但他的职业规划被法国的美食文化打破。

访“双风车”法式餐厅职业经理人王骏松

  重庆直辖以来,出国留学人员成倍增加。十多年来,公派留学人数从1998年的不足50人增长到了2011年的600多人,而自费留学人数从2009年开始保持在每年4000-5000人,占了留学人员总数的97%以上。从全国的数据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了81.84万人,有72.02%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代海归不同,直辖后的学生们在留学前越来越重视职业规划,目的也很明确,留学期间更是努力地去积累经验。他们拥有着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有着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沟通的能力,也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归国者已形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群体,有人把他们俗称为“70、80后新海归”。

  王骏松从法国第戎市回渝,目前他在“双风车”法式餐厅做职业经理人。

  “这一切都是缘分,但来得不容易。”他说,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餐饮,而是因为在留学时爱上了法餐才逐渐有了这样的想法。

  留学期间爱上法国菜

  王骏松最初是想在法国学习社会经济管理学,以便回国后能找到一份薪酬优厚的工作。但他的职业规划被法国的美食文化打破。

  “当我和朋友一起去吃法式料理时,就被那种氛围与文化深深吸引了。”王骏松回忆道,每上一道菜,服务员都会为他介绍这道菜的特点,“比如牛排,服务员会告诉你大厨选用的是哪个部位的牛肉,用什么样的碳烤方式,加入了哪些配料,烹饪了多少时间,大概吃起来是什么口感等。”

  在法国吃一次法餐至少两三个小时,“你不仅仅是吃美食,还能品尝到文化以及其象征意义,我超爱那种感觉。”

  法国人对烹饪的执着精神也是王骏松很欣赏的,配方和用量每次都一致,味道保证永远不变。“7年中,我去同一家餐厅吃同一个菜,味道就如同我第一次吃时候的一样,这让我对法餐的品鉴和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王骏松说。

  [nextpage]

  成当地“餐界圈名人”

  从2003年赴法国留学算起,在7年时间里,王骏松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了打工上,一周至少有三天在餐厅。

  “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挣零花钱的同时还能学习烹饪、摆盘和餐厅服务流程。”王骏松回忆道,他最早去的是亚洲人开的法式餐厅,从刷盘子开始,一直到装盘、端盘。

  当时打工的这家餐厅,服务员不多,装盘、送餐、洗盘,几乎都是由王骏松一人完成,“记得有一次需要服务一个60人的团餐,前菜、主菜、甜点都是我一份一份地端给客人,真的是累死了,但我们只用了两个人就把它做下来了。”

  “当人有足够能力的时候,就拥有了发言权。”王骏松说,在这家店里吃苦受累学到的所有东西,足以让他胜任第戎所有餐厅的工作,“做了两年后,第戎市很多餐厅的老板都认识我了。”

  梦想开一家法式餐厅

  留学期间,王骏松看到中餐在法国也非常受欢迎,于是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在法国做中餐能火,那法餐在中国是不是也能大受欢迎呢?

  2007年是王骏松在法国留学的第五个年头,他开始憧憬自己的事业,在考虑回国做什么的时候,他想到和朋友一起开一家可以自己运作的法式餐厅,能让普通中国人也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

  朋友帮忙圆了他的梦

  恰好,王骏松的同学当时正在法国一家外贸公司实习,被提前派回重庆。

  朋友建议,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市场调查报告,或许会获得公司的投资,解决餐厅的资金问题。他们随后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重庆还没有地道的法餐,仅在一些五星级酒店有法国大厨烹饪,但价钱不便宜。

  王骏松说,重庆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法餐的市场前景值得看好。

  这家贸易公司的老板看完他们的报告后,直接决定开店。2011年11月,王骏松被公司任命为餐厅的总负责人,来渝经营这家店,“能有人投资并让我管理一家我梦想中的法式餐店,这足以吸引我到重庆来。”

  追求一个“地道”

  王骏松对这家法式餐厅的菜品定位是“地道法餐”,这也是他打开市场的切入点,目标群体瞄准的是中等收入人群,“这一阶层往往更愿意且也有一定能力尝试新鲜事物。”

  为了买到法餐所需要的材料,王骏松几乎跑遍了重庆。“香料是最难找的,尤其是部分配料,需要联系工厂特别制作。”王骏松说。

  具体到法餐的味道,王骏松顿了一下说,众口难调。“店里有图卢兹炖肉,有鸭腿烧土豆,但没有意大利面和披萨,没有黑椒牛排,没有千岛汁搭配的水果沙拉……一些来的客人可能会不适应。”王骏松无奈地说,法厨最坚持的就是菜品,偷工减料和改良都无法接受。

  “在重庆的法国公司或语言学校的法籍人士,以及酒店的外籍高层,都是我们的常客。”王骏松说,他们现在希望法餐能够受到越来越多重庆本地人士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