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4-18 12:39 浏览量: 1338
中式面点大赛冠军-----张景宇

         张景宇,1973年生,北京人。当时读的就是面点专业,毕业后到全聚德工作。目前为全聚德王府井店面点师。曾经在北京市、全国的烹饪大赛中多次获奖。

  “能到全聚德工作,我觉得特别幸运。”聊起自己从事的工作,张景宇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她说,当初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来到全聚德工作,但之后的一点一滴成长,都与企业的培养息息相关。

  小学徒大赛获亚军

  “我现在的手艺基本是在全聚德练出来的。”张景宇说,在校期间,她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她才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张景宇的学徒生涯是在全聚德北图店开始的。每天早晨八点,很多同事都还没有出门,她却已经到岗了。打扫卫生、帮师傅和面……等其他人来的时候,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她一个人都做完了。“那时候的想法也很单纯,就是希望师傅看到我努力,这样,他才会愿意把更多的手艺教给我。”

中式面点大赛冠军-----张景宇

  张景宇刚工作了半年,正赶上全聚德集团举行首届技能比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的师傅竟推荐她参加。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几乎没有学徒参赛的。张景宇却很开心,因为她心里想的是,这恰恰说明了师傅对她的器重。

  “比赛不仅局限于把一道点心做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搭配好。”打定主意,张景宇便开始了赛前准备。白天工作没时间,她就在业余时间思考:到底做什么才能既显示功力,又有创新。思索再三,她设计出了一道“皇冠龙须面”。 “一团面,要不少于12扣,才能叫龙须面。但是面一旦拉长之后,就很容易黏在一起。”为了让面条变细又不粘连,她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了反复练习。最终在这次比赛中,她拿到了二等奖,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一道题激起求知欲

  从业多年来,张景宇无数次参加过东城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烹饪面点比赛。接到此次第二届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通知时,她却犯了难。“竟然要考理论。”张景宇心里有些没底。 [nextpage]

  “说起来,我也是38岁的人了。那些理论知识,怎么背得下来啊。”张景宇说,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她自己买来了一本有关面点基础知识的书籍。只要有了时间,她就拿起来翻看。

  “最开始我认为理论考试没有什么必要,但是初赛中,一道有关面包烤制中,瞬间水分变化的题却让我对理论考试有了新的认识。”张景宇说,那是一道选择题,选项分别是增加、降低和不变。她考虑,如果不变,出这道题就没有意义。而平常人们的理解,烤制面包水分肯定是会降低。所以她利用排除法,选择了增加。

  “其实,这是糖在面团中的反水化作用。”从考场回来,张景宇仔细查阅了资料。虽然这道题她“蒙”对了,但却给了她很多启发,让她对面点制作中,糖和水的比例有了更好的把握。“通过这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膳食平衡的要素、烹饪中如何保护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等也有了更多了解。”张景宇说道。

  “面伞”展露高超技艺

  “遇到强劲的对手,我自然也不能落后。决赛中,我创作了一道新颖的面点,起名为‘雨中情’。” 张景宇说,这次技能比赛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让她有机会与全市的面点高手切磋技艺。

  张景宇介绍,她的作品构思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开始,我设计这件作品的思路就是,希望它不仅能体现基本功,而且还要容易制作。毕竟比赛时间只有90分钟,要制作两款面点。经过细致的构思,我想到可以将我国传统面塑技艺与现代面点工艺进行巧妙结合,就选择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爱情故事中的一幕。”

  制作中,张景宇采用千层酥制作了小雨伞,人物造型则使用了面塑。这件作品不仅刻画了人物较为复杂的面目表情及服饰,更重要的是还根据传统力学的原理将一对伞下的恋人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千层酥是烘焙类点心,因烤好后侧面可见许多分层得名。 “其实,千层酥很神奇,用一个貌不惊人的小面团做成,并经过了反复的擀压。做千层酥的过程,能给人很多的思考,就像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足迹都是在压力下走过。面团变千层酥的过程,不仅压的力度要掌握好,还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去松筋。这样才可以达到层层叠叠的效果。” 张景宇说道。